查看原文
其他

23天援鄂记!这位医疗组长告诉你真实的武汉前线

团结君 团结报团结网 2022-07-27


  2月19日上午11点,周正坐上班车,准备前往武汉市第四医院,这所医院是武汉市第一批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收治定点医院之一。


  周正是河南省首批援鄂医疗队医疗组组长、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也是一名民建会员。


  民建会员、河南省首批援鄂医疗队医疗组组长周正


  1月26日(大年初二)晚上7点,河南省首批援鄂医疗队137名队员到达武汉,1月27日上午,他们进行了传染病的防护知识的培训,下午便进入武汉市第四医院做准备工作。从1月28日开始独立接收第一个病区算起,周正和队友们已在武汉战斗23天。


  他们在武汉的工作、生活怎么样?总结了什么治疗经验?有什么样的思考?记者就此连线周正,听他讲述在武汉抗疫一线的经历。


  周正和医疗队部分队友在武汉市第四医院门口合影

 


谈工作状态
医护人员主动打破病房沉闷气氛,工作量是普通病房的两到三倍,医疗队满负荷运转

 

  记者:20多天来,您和队友工作状况如何,跟刚开始相比,有什么样的变化?

  周正:1月28日和1月29日,医疗队接收了第一个和第二个病区。两个病区总共有74张床位,当时运转压力还不是很大。2月15日,又增加了一个病区,现在医疗队负责三个病区,共111张床位,主要治疗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和危重症患者。


  在医疗队人员没有增加的情况下,目前医疗队满负荷运转。但医疗队通过精心安排班次、优化工作流程等措施,提高了劳动效率,确保了医疗服务质量。


  刚开始,病房很沉闷,一些患者精神萎靡不振,病人之间也很少交流。那时,医护人员心理压力也比较大,动作也放不开,因为大家以前很少接触到这么多、这么严重的传染病病人。


  我们接收病人的第一天,也是我值的第一个班,就有一个病人去世了。值班护士说,她心里很难受,很想哭。有些病人病情发展比较快,而又没有有效的药物来治疗,再加上我们一些医护人员很年轻,这些综合原因导致医护人员有些心理负担。


  但是很快,在防护措施到位情况下,大家能够坦然面对患者,就像我们平时给普通病号一样来做治疗。


  我们也考虑到病人不仅有身体上的疾病,可能还有心理上的恐惧。所以,我们主动打破沉闷的气氛,和病人拉家常,逐渐做心理疏导,让病人情绪稳定,对新冠病毒也不再恐惧。但是我们工作量是普通病房的两到三倍。

 

  记者: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工作量呢?

  周正: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是穿着比较笨重的防护服,整个治疗的难度增加。第二,传染病房没有家属陪护,我们不仅要做医疗上的治疗,还要给一些行动不方便的病人喂饭,甚至还要帮助一些年龄比较大的、大小便失禁的病人,解决大小便的问题。第三,传染病病房没有保洁人员,我们还要做一些卫生保洁工作。


  在四个小时工作期间,医护人员的注意力都在工作上,觉不出累。但等到脱下防护服走出病房的那一刻,就会感觉到身心疲惫,又渴又累。因为穿着防护服工作的四个小时之内是不能喝水、不能吃饭、不能去厕所,还出很多汗。可以说进水量不够,出水量又比较多。

 

  记者:作为医疗组组长,您和普通队员的工作一样吗?

  周正:我和大家一起参加“四班倒”,并且每个病区收新病号的时候,我要陪着第一个班一起收病人。身先士卒,我才能够带领大家往前冲啊!只有自己干得好了,队员才会有往前冲的信心和力量。参加倒班,还可以让我了解病人病情,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便及时找到解决办法。

 

周正在病区

 


谈治疗方法
从摸索治疗到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即精准治疗、注重心理疏导、中西医并重


 

  记者:相比开始,目前的治疗方式有没有变化,积累了什么样的治疗经验?

  周正:在治疗方面,刚开始是在摸索中进行,因为没有现成的药物可用,也没有可借鉴的治疗方案。在工作一星期左右的时候,开始找到有效的方法。通过这20多天的临床实践,我们也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第一,治疗要个体化。首先对病人病情要评估,看是普通型、重症型还是危重症型。还要看病人有无基础疾病,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方案,做到一人一个治疗方案,就是精准治疗。


  第二,注重心理疏导。有些年轻病人病情比较轻,但是他们在网上得到的一些信息,造成他们情绪低落,休息不好、吃不好。对此,要做一些心理疏导,讲解一些科普知识,告诉他们绝大部分轻症患者是完全可以康复,且不留后遗症。通过心理疏导以后,好多病人就明显配合治疗,能吃得好、睡得好、心情轻松,这有助于免疫力的提高。


  第三,让中医药介入治疗。中医药在缓解病人的呼吸困难、咳嗽、降体温方面有很好的疗效。我们从2月10日开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现在三个病区都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服用中药后,患者发热、咳嗽等症状得到缓解。如果再早些开始中西医结合治疗,那么治疗效果可能会更好。

 


谈医患关系
最高兴的事儿就是看到病人康复出院,伤医事件是个例,大家对医护人员更多的是理解、关心和爱护

 


  记者:医护人员和患者,有什么样的互动吗?

  周正:来到武汉市第四医院已经20多天了,和患者也逐渐熟悉起来。我们用技术、真诚、热心,拉近了和病人之间的距离。


  工作中,我们也收到了来自病人的关心。有一次上午十点左右,我去查房,当时一位病人正在喝水。他看到我进去,立马把口罩儿戴上,停止了喝水。当时我就问他:“为什么不继续喝水啊,我做好了防护。”


  他说,他戴上口罩再说话,就可能减少病毒的传播,对医生来说就是多一份安全。


  这非常让我感动。医护人员和患者心连心,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再苦再累也是值得了,作为医生,最高兴的事儿就是看到病人康复出院。


  目前,已经有30个病号出院了。他们有的写下感谢信,有当面感谢的,有的留下电话,等疫情过去后,邀请我们再来武汉。

 

  记者:1月29日,医疗队所支援的武汉市第四医院发生一起伤医事件。一名患者家属抓扯并殴打医生头部和颈部,医生的口罩、防护服也被扯坏。您如何看待这起伤医事件?

  周正:当时我们听到这件事以后,心里很沉闷,但没有影响到工作积极性。这位颈部受伤的医生,在被伤的第二天就出现发热症状,后来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际上,医生护士都是冒着危险在前进。整个武汉市医疗系统截止到目前,有1000多名医护人员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但我认为,在抗击疫情面前,大家对伤医事件要有理性的认识,伤医是个例,不是主流,伤医事件只是一小部分人的行为。来武汉这20多天里,我感受到大家对医护人员更多的是理解、关心和爱护。


  我还想说,医学不是万能的,我们不能保证能治好每一位病人,“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安慰,总是去帮助”。




谈武汉疫情
武汉市疫情得到明显缓解,病人从无序流动变为有序交接


 

  记者:根据您所支援的医院情况来看,现在武汉的疫情有什么样的变化?

  周正:现在武汉市的新冠肺炎疫情得到了明显的缓解。刚开始来到武汉的时候,病人大部分积压在门诊上。我第一次去门诊时,看到门诊大厅黑压压一片,坐着很多人,他们在等待床位、等待检查、等待治疗。病人为了求一张床位,到不同的医院去就诊,那么一些新冠肺炎患者就可能成为移动的传染源。


  我们医疗队前两个病区开始接病人的时候,病房大门打开不到30分钟,床位就收满了。那时真是“一床难求”,病人也是在无序流动。


  现在,我们明显感觉到每日收的病人数量在减少,病人病情也明显比刚开始收的病人病情轻很多。现在很多病人是从隔离点或者是方舱医院转过来的,我们提前就拿到了住院的名单,是有序的交接,而不再是无序的流动。


  从这几天武汉市新增确诊病例和新增疑似病例的数据来看,我认为传染病的源头在武汉得到了控制。而目前确诊人数在增加,主要是武汉市前一阶段积压下的病人比较多。我想再经过七天左右,积压的病人能得到治疗,新增病人还会减少。

 

周正和队友们在病区

 


谈思考感悟
不仅是救死扶伤,更是给家庭带来幸福、给社会带来稳定;医护人员更有学习紧迫性


  

  记者:这次抗疫的经历,给您带来什么样的思考?

  周正:治疗中,我们发现很多病号是家庭聚集发病,很容易导致一个家庭的不幸。比如,在我们病区,有兄弟俩人在照顾父亲时被传染上新冠肺炎。他们的父亲在大年初一因为新冠肺炎而去世。兄弟俩人都是40多岁,是家庭的顶梁柱,如果治不好,对他们的家庭将是毁灭性的打击;如果能治好,他们的家庭可以重获幸福。好在,目前兄弟俩人经过治疗已痊愈,今天(2月19日)要办理出院手续。


  有些病人是非常优秀的人才,他们康复以后,可以为社会作更大的贡献。所以,我的体会是,我们不仅仅是救死扶伤,更是通过治疗给一个家庭带来幸福,给社会带来稳定。


  这也让我们更有一种强大的使命感、学习的紧迫性,要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让我们的医学知识储备更广一些、更深一些。这样,一旦出现突发情况,我们可以冲得上,能够战胜一切。

 


谈业余生活
有放松的活动,也有有意思的事儿;任务完成后最想给父母打个电话、陪陪即将高考的女儿


 

  记者:你们在前线战斗,大家都很关心你们的个人情况。目前,医疗队在医疗物资、饮食、休息方面的保障如何?还有没有什么困难?

  周正:刚来的时候,医疗物资比较匮乏,尤其口罩、帽子、防护服紧缺。现在,物资基本能够保证工作需要。


  我们住在梅园宾馆东院区,宾馆提供的服务很好,他们还考虑到医疗队队员来自河南,河南人喜欢吃面、吃水饺,在饮食上也经常变换花样。

 

  周正和队友们准备去上夜班

 

  记者:业余时间,你们一般做些什么?

  周正:除了要保证队员的营养、休息以外,业余时间我们也有一些放松活动。比如,一星期集中一次给队员过生日。当然,没有蛋糕和蜡烛。因为也不能聚集,我们就在网上做一些虚拟的蛋糕,给他们祝福。整个医疗队也是其乐融融。


  我们有很多年轻的队员,也有很多有意思的事儿。我们一名男队员原定于2月2日向女朋友当面求婚,但是这个男孩儿自愿申请来到武汉疫情的第一线。2月2日这天下班后,他就通过手机向女友“空中求爱”,许多队员都见证了这个人生浪漫时刻。


  为了增强体质,我们还会做广播体操、在宾馆的院子里打打羽毛球。可以说,我们的工作是紧张有序,休息的时候也是快乐的,没有那么单调。

 

  记者:援助任务结束后,您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周正: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那么我们疫情很快就会控制下去。目前还没有接到上级单位让我们调休或者轮岗的通知,但是我们已经做好了长期在抗疫一线战斗的思想准备。


  疫情控制下去,我们的任务就算完成了。任务完成以后,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父母打个电话,说我可以回家了。因为父母知道我来武汉以后非常担心。


  回到家中后,我最想做的事情是陪陪我的女儿。女儿今年上高三,面临着高考。希望通过我的陪伴,让她能够轻装上阵,迎接人生的第一次大考,也希望她能考出好的成绩。



作者 _ 《团结报》记者万李娜本期编辑 _ 丁咪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