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团结读书会|重温《孙子兵法》,助您读懂顶级谋略!


团结读书会,是团结报社媒体深度融合的又一标志性产品,自2021年启动以来,活动和民主党派组织自身建设紧密结合,以读书学习提升履职水平、促进凝聚共识,在坚定信仰上扎根,在理论领悟上用心,在学以致用上发力,在解决问题上见效,体现了主题的契合性、联络的精准性、领读的权威性、共读的广泛性、传播的有效性。成为团结报社履行媒体职责、加强舆论引导、服务统一战线的有效载体。


7月19日,团结报读报栏进驻贵州启动仪式暨“品读经典”团结读书会活动在贵阳市观山湖区民革党员之家举行。民革贵阳市委会秘书长滕晓君作为领读人,诵读了《孙子兵法》的部分章节。民革观山湖区支部、中共团结报社支部的党员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共同品读经典、分享阅读体会。《孙子兵法》有哪些战略思维?对当今有何启示?欢迎走进此次团结读书会。


本期团结读书会

【领读人】黄朴民,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常务理事等。

【共读支部】民革观山湖区支部、中共团结报社支部








《孙子兵法》战略思维的基本意识













黄朴民


《孙子兵法》是具有普遍思想方法论的哲学著作,它关于事物对立统一规律的朴素认知与透彻阐说,充满了辩证思维的哲理。


全局意识


古人认为,“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因为“一域”不能代替全局,“一域”之得更不能弥补全局之失。换言之,全局决定着一域的存亡,所以事业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认识全局、驾驭全局。孙子对“全”亦情有独钟。《孙子兵法》十三篇中,提到“全”的地方多达十余处,如“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兵不顿而利可全”“自保而全胜”“全国为上,全军为上”等,可见“全”在孙子兵学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如同孔子学说的核心“仁”、老子学说的核心“道”,墨子学说的核心“兼爱”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孙子看来,用兵的最上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主张用“全胜”之策角逐于群雄,争胜于天下。
《孙子兵法》的精髓,就是善于从全局高度,去认识决定战争胜负的要素,把握克敌制胜的奥妙,驾驭治军用兵的方法。无论是政治与军事主从关系的分析、经济与战争依赖性质的阐述,抑或是敌我战略优劣态势的判断,作战指导原则各个层面的协调,它都具有鲜明的整体性、系统性、全局性、互补性的特征,如战略预测上的“五事七计”、治军手段上的“令文齐武”、作战方法上的“奇正相生”、战争观念上的“仁诡相济”等,无一不是以系统综合的视野切入,由全局呼应的途径造就。


重点意识


关照全面,不等于事无巨细平均用力,恰恰相反,抓住重点,强调主次,是做好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孙子兵法》认为,即使有极大的优势,但是如果不能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不讲主次,四面开花,全面受敌,撒胡椒面,其优势将不复存在,所谓“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正确的方法是,在充分关照全面、有效照顾整体的同时,合理地配置有限资源,突出重点,选择战略主攻与突破方向,集中优势兵力,中心突破,以点带面,创造最经济、最优先的效益,达成预定的战略目标,这就是“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
《孙子兵法》全书既坚持全面论,更强调重点论。其所有命题,均以两点之中抓重点的方式来表述,如攻守一体,以攻为重点;奇正相生,以奇为优先;主客相对,以客为侧重;常变并行,以变为主体。“全胜”“战胜”不可或缺,而以“战胜”为重中之重;“避实”“击虚”相辅相成,而以“击虚”为根本选择。
在哲学上,同一个事物内部往往存在着矛盾的两个方面,这之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决定和制约着矛盾的次要方面。因此,要处理和解决矛盾,就必须从处理与解决矛盾的主要方面入手,从而事半功倍、水到渠成。面对风云变幻的形势,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面对纷至沓来的矛盾,面对形形色色的压力,切不可不择主次平均使用力量去应对,而必须突出中心工作,解决关键问题,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创新意识


任何事物的活力源于锐意开拓,不断创新。“创新”精神可谓融入了《孙子兵法》的整个过程,是《孙子兵法》之所以能够超越其前代兵学理论而独领风骚的根本标志。
《孙子兵法》排斥了“以礼为固,以仁为胜”的旧“军礼”传统,提出了一系列反映时代要求、迎合新的战争形势的兵学理论,用“兵以诈立”“兵者诡道”取代“鸣鼓而战,不相诈”;用“兵贵胜,不贵久”“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取代“逐奔不过百步,纵绥不及三舍”。通过这些创新,使其兵学理论成为与时俱进的战争指导原则,实现了中国古典兵学一次具有革命性意义的飞跃。
机遇意识
机遇指的是时机,而所谓“时机”,在战略层面就是对我方行动的最有利态势,是关系战局胜负的基本条件,故《将苑·应机》云:“夫必胜之术,合变之形,在于机也。”在利用“时机”问题上,一方面自然应该持重,不可忘乎所以,轻举妄动,所谓“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另一方面更应善于把握战机,一旦遇上有利时机,就要求坚决利用,毫不犹豫,以免贻误战机,“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否则便会“失利后时,反受其殃”。
《孙子兵法》的高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为对创造和把握机遇的重视。它主张在强大的军事实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将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创造和运用有利的作战态势,出奇制胜地打击敌人,夺取战争的胜利,即通过“造势”“任势”“示形动敌”等手段,寻得最大机遇,争取最好条件。一旦捕捉到机遇,则要毫不犹豫地把握住,使之转化为胜利的现实:“始如处女,敌人开阖;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主动意识
众所周知,主动权是军队行动的自由权。在战场上,谁失去行动自由,让对手束缚住了手脚,进退不得,攻守无措,谁就面临失败的危险,可见,主动权是军队命脉之所系。孙子对这层道理有深刻的领会,并概括揭示了牢牢掌握主动权的不朽命题:“致人而不致于人”,我们认为这一原则是孙子制胜之道的灵魂。要达到“致人而不致于人”的目标,关键是要认识“虚实”、掌握“虚实”,在此基础上,能够做到转化和运用“虚实”,而转化和运用“虚实”,在于要找到走得通的途径,这途径,万变不离其宗,“避实而击虚”。
“避实击虚”,主要指在用兵打仗时,要避开敌人的强点,攻击敌人虚弱却又性命攸关的部位,使敌人欲守不得,欲战不能,进退失据,在劫难逃。“虚”不是单纯的虚弱,如果只是单纯的虚弱,而与战略全局不发生关系,那么即便攻击成功,也不能对敌人真正有所伤害,对战略全局产生不了实际影响,只有打击敌人虚弱且又是要害的地方,方可置敌人于死地。可见,孙子所说的通过“避实击虚”来争取作战主动权,重点表现为对攻击目标、攻击方向的选择,力求从根本上制服敌人。
优势意识
奇谋妙计固然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但从根本上讲,强大的军事实力是真正决定战争胜败天平的砝码。因为不仅“伐兵”“攻城”离不开一定军事实力的巧妙运用,就是“伐谋”“伐交”也必须要以雄厚的军事实力为后盾。综观古今中外的战争历史,最终无一不是力量强大的一方战胜力量弱小的一方,即使本来是弱小的一方,要最后战胜力量强大的一方,也是由于通过各种途径,逐渐完成优劣强弱态势的转换,使自己的力量最后从总体上超过了最初力量强大的一方而实现的。
孙子对这一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军事实力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军事实力运用的原则和实力建设的方法、途径诸问题。具体地说,“先为不可胜”“胜兵先胜而后求战”是实力政策;“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即“强攻弱守”是对实力的战略运用;“修道而保法”是发展军事实力的基本原则,“善战者之胜也,无奇胜,无智名,无勇功”“胜于易胜”则是实现实力政策所要达到的上乘境界。孙子认为,战争指导者必须依据敌我双方物质条件的优劣、军事实力的强弱,灵活采取攻守两种不同形式,“以镒称铢”“决积水于千仞之谿”,以达到在战争中保全自己、消灭敌人的目的。
偏锋意识
《孙子兵法》往往不按常规出牌,常常有出人意表的哲理阐发。
例如,有关军队法规制度的实施,通常的做法是照章办事,令行禁止。《孙子兵法》承认强调这一规则,但又认为,仅仅如此还是不足以打造一支所向无敌的军队。在特定条件下,必须剑走偏锋,另出奇招。所以,它又提倡“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意谓为了激发士卒的杀敌之心,必要时就要施行超出惯例的奖赏,法外施恩,颁布不合常规的命令,莫测高深。又如,军队驻扎与布阵,通常的处理当然是“前左水泽,右背高陵”“前死后生”,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却要反其道而行之:“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再如,有关军队的人员优势问题,既一再提倡要占有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十则围之,五则攻之”“以十击一”,又不机械对待,主张精减与压缩人员,“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
忧患意识
中国有可贵的传统,即朝乾夕惕,忧患系心。孙子作为伟大的兵学家,对兵凶战危尤有切身体会,一部《孙子兵法》自始至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慎战节兵”的价值取向,洋溢着“以战止战”的文化理念。这种忧患意识不仅体现在战争观、战略论的层面,而且也反映在具体作战指导的细节;不仅在战争之前、战争之中有鲜明的体现,而且也在战争善后问题上也有突出的表露;不仅在处于逆境情况下一再强调,而且在处于顺境条件下也反复重申。“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等,均是其厚重忧患意识的集中流露。也正是由于《孙子兵法》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它才超越了普通的兵书,而升华到伟大哲学理论的高度。
一个人在逆境中奋斗、自强固属不易,而在顺境中自重、进取实则更难。只有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人,才能够跨越这个巨大陷阱,实现人生升华。这就如同《孙子兵法》所说的那样:“夫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致辞













民革贵阳市委会主委 殷 勤



十分荣幸民革贵阳市委会能够组织此次团结读书会活动。


苏轼的《和董传留别》有云:“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眼界,获得丰富的知识;读书,能够引导我们明理,学会如何做一个有修养的人。《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军事理论,把政治作为决定战争胜败的首要因素,归纳出战争的原理原则,具有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2000多年来一直被视为兵家之经典,至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我们将以此次团结读书会活动为契机,贯彻落实民革中央“书香民革”建设精神,进一步激发广大民革党员干部的学习热情,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从经典中汲取初心动力,坚定文化自信。














团结读书会走进贵阳














7月19日,团结报读报栏进驻贵州启动仪式暨“品读经典”团结读书会活动在贵阳市观山湖区民革党员之家举行。


团结报社社长邵丹峰、民革贵州省委会副主委邓文淼、民革贵阳市委会主委殷勤、团结报贵州记者站站长邵斌出席仪式,共同为读报栏进驻揭幕。启动仪式及读书会活动由民革党员、贵阳市侨联副主席陆红主持。


读报栏是继多媒体阅报屏、数据信息服务卡后,团结报社推出的又一项融合服务产品。读报栏由团结报社联合爱心企业联名定制,统一规格、统一进驻,主要服务于民革党员之家,为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深入开展“读书读报、学报用报”活动创造良好条件,提升读书学习的实效性和自身建设的有效性。贵州是团结报读报栏进驻的首个省份,读报栏将覆盖贵州省全部40个民革党员之家,随后还将陆续进驻其他省份的民革党员之家。


邓文淼指出,长期以来,团结报社一直和民革贵州省委会保持密切联络、深度合作。此次读报栏进驻贵州民革党员之家,是双方合作的又一次深化。他希望民革党员之家和广大党员在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好读报、读书活动,发挥好读报栏作用,以读书学习的成效确保履职实效。


邵丹峰指出,民革和贵州有着深厚渊源,团结报与贵州也结缘已久。30多年来,团结报始终关注贵州、宣传贵州,从聚焦脱贫攻坚到衔接乡村振兴,从宣传多党合作到服务统一战线,成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脱贫奔向小康的见证者、记录者和助力者。民革贵州省委会对团结报各项工作高度重视,纳入年度工作要点,团结报贵州记者站积极主动,很好履行了新闻宣传报道、对外联络推广、助力事业发展的职责。此次读报栏进驻启动仪式在贵州举行,意味着团结报和贵州民革的感情更浓,友谊更深,双方的合作站上一个新起点。今后,我们将按照民革中央领导要求和工作部署,与贵州不断线、不脱钩,继续发挥好民革中央机关报、统战主流媒体的职责,运用好媒体深度融合的成果,宣传好贵州开展乡村振兴的新成效、贵州民革履职尽责的新作为、贵州统一战线蓬勃发展的新气象,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共二十大、民革十四大胜利召开。


启动仪式上,团结报社公益合作伙伴、贵州省仁怀市曾意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尹学敏向贵州民革组织捐赠了团结报数据信息服务卡。


随后开展的“品读经典”团结读书会上,民革贵阳市委会秘书长滕晓君作为领读人,诵读了《孙子兵法》的部分章节。民革观山湖区支部、中共团结报社支部的党员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共同品读经典、分享阅读体会。


民革贵阳市委会副主委陈应,团结报社公益合作伙伴、贵州省民宇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罗荣,民革观山湖区支部党员代表40余人参加启动仪式和读书会活动。









学习感悟



民革党员 陈继春: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著作,其深邃的军事战略思想不仅能在战争中起到指导作用,对当今的工作生活亦有现实意义。


《孙子兵法》善于从全局的高度,去认识决定战争胜负的要素。作为一名民主党派成员,同样要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围绕中心工作,不断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多思考、想办法,积极献计献策,发挥参政议政作用。


民革党员 袁明梅:


在浩瀚如烟的古代典籍中,《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家圣典,其历史文化价值在当代仍然熠熠生辉。
《孙子兵法》开篇提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向我们论述了战争对国家、对人民的重大意义。类推现代教育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当今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与人才的竞争,谁占领了教育的制高点,谁就占据了竞争的主动权。
我们在日常教育工作中也可以“将”的五个标准,从智、信、仁、勇、严等方面要求自己,努力培养好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智,即智慧,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学术功底、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到的教育思想;信,即诚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先培养出品质高尚的学生,将来他们才能对国家、对人民有益;仁,即仁爱,要用宽爱仁慈的心态去开展教育;勇,即勇气,教育是探索求学的过程,不应故步自封,因循守旧,而应大胆尝试,与时俱进;严,教师做学问要严谨,待学生要严格,严师出高徒虽然片面但也有其合理性。


民革党员 刘 丹:


《孙子兵法》的高明,很大程度上反映为它对创造和把握机遇的重视。


人生竞争舞台上牢牢占据主动地位,充分展示能力与水平,同样离不开创造和把握机遇,而有无强烈的机遇意识是重要条件。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所谓“临渊羡鱼,不若退而结网”,该出手时就出手。


当然,机遇在很多情况下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时候太投入地去拼争,反而会南辕北辙,适得其反,所以也要有随缘豁达的心态,遇到挫折也不气馁、不言败。


民革党员 沈南羽:


常怀远虑、居安思危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


《孙子兵法》云:“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当今社会,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竞争激烈。竞争带来的巨大压力迫使每个国家、每个企业、每个人只有不断变革、不断进步,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的环境,才能求得生存,这是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


《团结报》8月6日5版


团结读书会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方链接

团结读书会网上集萃

团结读书会——以读书提升履职水平,促进凝聚共识

团结读书会走进开封统战部,在经典名篇中探寻尊贤修身思想



本期编辑 _ 闻超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