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国两会】葛明华代表:努力将“医共体”升级成“健共体”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聚焦·全国两会

今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十四五”开局起步,同时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更高质量的发展,更高品质的生活,是代表委员的心愿,也是群众的期盼。

浙江日报记者在会前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浙江省委会副主委、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葛明华。葛明华表示,“我们要努力将‘医共体’升级成‘健共体’。”去年,他曾作为我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队长,奋战在抗疫最前线。“疫情之下所暴露出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短板急需补齐。”葛明华说,构建“健康服务共同体”就是要统筹各方资源,实现医疗卫生事业由“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形成集预防、治疗、康复等于一体的健康服务模式,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群众健康。

什么是健康服务共同体?

健康服务共同体(以下简称健共体)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在强化医联体、医共体医疗功能基础上,充分整合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健康管理等公共卫生职能,为群众提供“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健康管理”等一体化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健共体通过医疗服务的前伸和后延,既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共享,强化基层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满足群众医疗需求,又普及疾病预防保健知识提升群众健康素养,落实健康管理措施满足群众对美好健康生活需求,医疗和公共卫生双向发力,对提高健康综合管理效率,促进全人群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葛明华代表建议:

一、总结提炼各地经验,为全国推行健共体试点提供样板,促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强对健共体先行先试地区工作调研,适时举办健共体建设经验交流会,探讨交流健共体建设的“共性经验”。开展政策研究,做好顶层设计,在国家层面加快试点健共体。按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健共体为抓手,以压实政府、部门、单位和个人“四方”责任,完善健康为导向的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人事管理、绩效评价政策为重点,不断推进城乡公共卫生、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公共卫生与医疗深度融合,在医务人员中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理念,在广大人群中树立“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从源头上做好疾病预防控制,提高健康服务水平,使群众少生病,不生病,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

二、加快医防融合提升,建立高效流畅的运转体制机制,保障健共体顺利推进。健共体建设是一项兼顾全局性、整体性、跨领域、跨部门的系统工程,亟需建立一套能体现各方利益诉求,各方都能积极参与的运行体制和机制。在管理体制上,转型升级已有医共体(医联体),成立健共体管理委员会,将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急救中心(站)等公共卫生机构纳入健共体建设,强化健共体公共卫生职能。健共体管理委员会统筹履行规划、投入、考核和监管职责。实行人、财、物、事统一管理。避免由于健共体内各成员单位机构性质、人员编制、功能定位、财政补偿、政府投入方式不同出现各自为政现象。在服务内涵上,制定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标准规范,以规范促发展,推动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健康管理等公共卫生工作与医疗卫生服务充分融合、协同发力。促使医疗服务从单纯的“看病开药”转变为向群众提供“防治结合”等综合性服务。在利益共享上,实施医保“总额预算管理、结余适当留用、超支合理分担”支付机制,支付导向从“保疾病”向“保健康”转变,突出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在保障机制上,加大基本公共卫生、卫生应急和公共卫生项目服务经费投入,着力保障人群健康管理、重点传染病和慢性病、职业病、精神疾病和医疗应急救援等健康服务。

三、强化信息化支撑,推动智慧健康发展,不断提升群众健康获得感幸福感。根据健共体的组织架构、管理体系、服务功能、绩效考评等要素,创新开发适合于健共体的综合服务和管理信息平台。群众健康档案信息与诊疗信息无缝有效衔接,实现院前预防、院中诊疗、院间转诊、院后康复及患者自我管理的全程医疗健康服务信息化。同时整合贯通医疗、医药、医保等“三医”信息系统,建立动态、连续的综合监管服务管理平台。推广“互联网+慢病管理+健康干预”,推进健康管理个性化、智能化和便捷化,增强签约居民健康获得感。

来源:浙江日报、代表本人等综合

审核:王伟

编辑|制作:林赛君 潘佩蓉

大家都在看

【全国两会】农工党6名在浙委员代表先后抵京参会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浙江农工党公众号

农工党浙江省委会官网

www.zjngd.org.cn

公众号投稿邮箱:zjngxcb@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