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国前列!南海区胸痛中心区域模式信息化建设项目获国家级荣誉

健康南海 2023-07-23


12月22日,南海区胸痛中心区域模式信息化建设项目荣获2022年智慧胸痛中心建设最佳解决方案金奖(全国仅五家)。该项目将为全国范围内胸痛中心信息化建设带来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经验,推动新型心血管疾病防治体系建设,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落地,“智慧南海”建设再提速。
在南海区人民政府和卫生健康局主导下,南海区胸痛中心联盟、南海区人民医院的牵头带领下,南海区胸痛中心区域模式信息化建设项目历时半年多时间,于2021年10月最终完善成型并正式上线运行,目前系统持续稳定运行。
南海区胸痛中心区域模式信息化建设项目覆盖了区内12家中心医院、3家网络医院、145个社区医院以及区域内18辆救护车。项目通过在南海12家中心医院建立胸痛急救绿色通道,构建了以南海区人民医院为质控中心、120为协调中心的区域心血管急救网络体系,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升了信息化水平;建立实时质控体系,实现救护车和院内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提升急救转运能力;建设生命体征信息传输系统,实现院内外信息无缝衔接;强化基层医院作为协同救治网络节点的建设和配置水平,带动区域内各医疗机构整体急救水平,逐步健全覆盖现代化急救保障体系,促进本地区全民健康水平的整体提升,降低死亡率。
总的来说,该模式提供基于5G的胸痛中心区域模式信息化建设一张网,建设指挥中心和数据中心,即覆盖临床业务流程的指挥中心和推动大数据分析与实时质控的数据中心,通过支持跨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同、跨角色的医护人员之间协同、人机协同以及医患协同的四协同模式,实现区域内相关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医疗设备和救护车等的全覆盖,达到全域覆盖、全员参与、全程关注的三全模式。通过区域急救一张网、两个中心、三全模式和四种协同等方式来建设点线面体相结合的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和质控一体化的现代化管理与信息支撑系统,创造了国内胸痛中心区域模式信息化建设落地实践的“南海模式”。
新闻链接:
南海区胸痛中心区域模式信息化建设项目建设要点及创新点
1、建设七大系统快速建档和院前急救电子病历;建立生命体征信息采集和传输系统;建立远程监护与指挥系统;搭建急救网络快车道,区域一体化移动转会诊体系;建立院前和院内移动协同工作站;建设患者就医轨迹跟踪系统;建设急危重症救治实时质控平台。
通过七大系统可以在南海区域急救体系内实现胸痛患者救治过程的数据自动采集和汇总,呈现患者救治360度视图,以及救治过程中的数据实时跨医疗机构分享,同步实现结合人工智能的重症预警和实时质控体系。
2、通过建立南海区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与质控一体化平台,形成南海区域内部医疗机构与救护车之间信息互联互通,患者在各医疗机构之间以统一ID识别,检验检查数据在区域内实现实时识别共享。结合南海区胸痛中心急救地图,系统地优化全区急性高危胸痛患者的接诊、会诊、协同救治和质控工作。
3、首次将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急救模式作为立足点,重点突破。通过该模式探索与应用,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急救水平,促进专病种救治水平提升。响应国家、广东省、佛山市政策,促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打造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有覆盖面、有内涵、有广度的标杆性区域急救医疗体系建设案例。为区域急救高质量建设发展打下基础。
4、基于5G的急救现场、转运过程与专业医疗机构及专家的全程实时互动等,实现120调度系统、区域协同救治流程与质控分析无缝衔接与深度融合,实现信息化技术与医疗力量的深度融合,通过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极大提高救治效率。
5、在急性胸痛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基础上,拓展信息化建设宽度涉及到院内其他专科病种,同步探索心脑同治模式,丰富建设内涵。
6、通过该急救大平台将各项救治数据、过程、结果等做详细分析汇总,提升质量控制水平的同时,从采集的海量数据中提取有用部分,结合智能数据分析等工具分析规律,为临床医学研究和临床创新决策方案的落地提供支撑。通过大数据分析改善急性胸痛患者预警和诊疗,最终将转化为改善患者预后的循证证据。通过对卫生经济学的分析,为南海区政府在今后公共卫生领域的决策提供依据。
7、实现区域胸痛患者数据统一上报到中国胸痛中心联盟平台。通过该区域急救大平台汇集区域内所有中心医院和网络医院的胸痛患者数据,直接和中国胸痛中心联盟平台对接,实现了区域内胸痛患者数据统一上报的机制。

来源:佛山日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