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8位九三学社社员当选两院院士

宣传部 九三学社之声 2022-07-27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11月22日公布了2019年新当选院士名单。2019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64名院士和20名外籍院士,中国工程院选举产生了75名院士和29名外籍院士。

根据统计,中科院新增院士中,平均年龄55.7岁,最小年龄42岁,最大年龄67岁,60岁(含)以下的占87.5%。新当选院士中有6名女性。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1人,化学部10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0人,地学部11人,信息技术科学部7人,技术科学部15人。

中国工程院2019年新增院士中,48名“60后”成为主力,占新增选工程院院士比例的64%。此外,新增选的工程院院士“50后”23人、“40后”2人、“70后”2人。其中,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0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9人、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9人、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9人、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8人、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7人、农业学部7人、医药卫生学部10人、工程管理学部6人。

此次新增院士中,共有8位九三学社社员。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7位,分别为樊春海(化学部)、李景虹(化学部)、马兰(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钱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宋尔卫(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于贵瑞(地学部)、崔铁军(信息技术科学部)。中国工程院院士1位,为王俊(医药卫生学部)。

▼▼


樊春海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上海市政协委员。1996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2000年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2001-2003年在圣芭芭拉加州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2-2016年任科技部纳米973首席科学家。入选美国科学促进会、国际电化学学会和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兼任ACS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副主编,ChemPlusChem编委会共同主席。在Nature等发表论文400余篇,他引3万余次,H因子95,连续六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部分成果获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并获2019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美国化学会“测量科学进展讲座奖”和第十二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



李景虹

九三学社社员,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9月-1991年7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专业和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双学士学位;1991年9月-1996年12月,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1997年1月-2001年5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化学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ta Barbara)化学和生物化学系,克莱姆森大学(Clemson University)和Evonyx Inc.任博士后、研究员和研究科学家;2001年5月- 2004年9月,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为电分析化学,生物分析化学、生物传感分析、单细胞分析、纳米电化学。曾获奖励与荣誉包括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00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1年)、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1年)、茅以升科学技术奖(2006年)、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 (2009年)、中国化学会-巴斯夫青年知识创新奖(2011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一等奖(2012年)(排名第一)、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等。


马  兰

九三学社社员,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院长,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脑科学前沿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全国人大代表。1982年1月毕业于沈阳药学院(现沈阳药科大学)药学系,1984年12月获得中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1990年12月获得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博士学位。1991年-1995年先后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和拜耳公司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5年12月起担任上海医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至今。长期从事药物成瘾和记忆机制研究。发现成瘾性药物调控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新途径和β-抑制蛋白的核信使功能;揭示成瘾渴求强化和药物成瘾的跨代遗传现象及其表观遗传机制;系统阐述阿片受体信号转导调控机制,发现GRK作用的新模式及其调控记忆的机制;提出记忆提取-消退的受体偏向性信号通路假说和消除成瘾相关记忆的新策略。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担任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各1项,被复旦大学研究生选为“我心目中的好导师”。

 

钱  前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浙江省第八届委员会副主委,中国水稻研究所副所长、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浙江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委员。1979年至1983年就读于南开大学遗传专业,获学士学位。1983年至1997年历任中国水稻研究所遗传育种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其间,1986年至1989年赴日本北海道大学遗传育种专业留学,获硕士学位;1992年至1995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遗传育种专业读研究生,获博士学位。1997年至1998年在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做高级访问学者。1998年至2002年历任中国水稻研究所生物工程系副研究员、研究员。2002年至2003年赴日本冈山大学生物资源所做高级访问学者。2003年至2004年任农业部水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5年至今任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其间,2007年6月至9月赴日本冈山大学生物资源所做访问教授;2008年1月至3月赴日本名古屋大学做访问教授。2013年至今任中国水稻研究所副所长长。其间,2013年至2017年兼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作物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研究。发表 SCI 收录论文110余篇,发明专利25项,主编专著3本,充分发挥水稻生物学多学科合作的优势,将生物技术和遗传资源渗透到水稻育种领域中,形成鲜明研究特色。先后获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项成果获国家级科技奖励、7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励及浙江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中国农科院杰出人才一级岗位人选。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及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资助。


宋尔卫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院长、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英国皇家生物学学会资深委员,香港医学科学院资深院士。九三学社广东省第八届委员会副主委,全国人大代表。1988年至1995年就读于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1995年至2001年任中山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普外科住院医师。其间,1997年至2000年在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外科学专业读研究生,获博士学位;1999年至2001年任德国艾森大学医学院博士后研究员。2002年至2004年任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研究员。2004年至今历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普外科讲师/主治医师,乳腺外科研究员、主任医师/教授,副院长。2016年至今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2017年至今任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院长。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在国内早期开展乳腺癌保留乳房根治术,并发现保乳术保留的肿瘤微环境组织对后续抗肿瘤免疫治疗具有重要价值。他的研究成果多次发表在Cell、Cancer Cell、NatureImmunology、Nature Cell Biology、ScienceTranslational Medicine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曾两度入选全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2008年及2018年),并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曾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奖”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


于贵瑞

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生态系统生态学教研室主任、资源与环境学院生态学系主任。1982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农学系,1984年获沈阳农业大学农学硕士(作物栽培与耕作学)学位,1993年获沈阳农业大学农学博士(土壤物理与改良学)学位;1984年12月-1987年11月任沈阳农业大学助教,1987年12月-1990年7月任沈阳农业大学讲师,1990年8月-1994年9月任沈阳农业大学副教授。1991年开始在日本千叶大学学习和工作,1997年获千叶大学环境学博士(环境物理学)学位;1994年10月-1996年7月任日本千叶大学研究生院助教;1996年8月-1999年7月任千叶大学园艺学部副教授。入选1998年度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及国家人事部首批“引进海外杰出人才计划”,获2002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999年8月-1999年12月任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研究员,2000年1月-2009年6月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早期的研究领域为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植物生理生态学、土壤物理与改良学、农业气象与环境物理学。近二十年来,致力于我国生态系统观测研究野外台站网络建设、联网观测实验及综合科学研究事业;着力推动生态学、自然地理学与全球变化科学的交叉融合,开拓生态系统生态学、环境生态学和生态地理学等新兴学科。研究成果“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创建及其观测研究和试验示范”获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八),“中国陆地碳收支评估的生态系统碳通量联网观测与模型模拟系统”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陆地生态系统变化观测的关键技术及其系统应用”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信息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获2008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一)。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第二届归侨侨眷创业成果交流会“科技创新人才奖”、第六届中国侨届贡献奖“创新人才奖”,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等多项荣誉奖。

崔铁军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委员,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江苏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委员。1983年至1993年就读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先后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3年至1995年历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讲师、副教授。1995年至1997年赴德国University of Karlsruhe任洪堡学者。1997年至2000年赴美国Universityof Illinois at Urbana- Champaign做博士后研究。2000年至2001年赴美国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Urbana-Champaign任研究科学家。2001年至今任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磁超材料、计算电磁学等,其研究成果被广泛引用,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成果入选“2010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美国光学学会“2016年30项重要成果”、2016年中国光学重要成果、中国激光杂志社所遴选的“2016全球光学10大科研突破”、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6年基础研究十大进展”;研究成果荣获2011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出版国际专著数部,在Science、Nature 子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RL、IEEE Transactions等国际知名刊物发表论文400余篇,被引用16900余次(H因子66),2014至2016年连续三次入选Elsevier电气与电子工程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曾获得德国洪堡基金、国际无线电联盟青年科学家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先进工作者、江苏省留学回国先进个人、中国侨联“双百侨界贡献奖”、江苏省“333工程”突出贡献奖、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人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荣誉称号。


 

王  俊

九三学社社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和胸部微创中心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1989年起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工作;1995年获得国际抗癌联盟奖学金,于芝加哥大学接受临床培训;1997年获得美国胸心外科学会最高青年奖格拉汉姆奖学金(GrahamFellowship)(每年全世界仅一人获得),是中国普胸外科第一位获奖者。先后在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梅奥中心等著名医学中心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

在中国最早系统开展电视胸腔镜手术,引领我国胸外科实现了从传统开胸到现代微创的转型升级。完成早期肺癌的系列创新研究,研创适合国人特点的肺癌胸腔镜手术技术,建立肺癌微创诊疗体系并在全国普及,推动了肺癌早诊早治。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吴阶平-保罗•杨森奖,北京市师德先锋及中央保健先进工作者称号等。



据统计,迄今为止,累计有197名九三学社社员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前身为学部委员)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中吴阶平、王选、张光斗、师昌绪、严东升、严恺为双院士。



往期推荐:
风雨同舟七十载  不忘初心谱新篇
周卫健等四位九三学社社员获2019年度何梁何利奖
九三学社中央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座谈会
尤权:坚持大统战工作格局
九三学社十四届七次中常会在京召开
九三学社中央领导班子召开主题教育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
九三哪些提案入选全国政协70年100件有影响力重要提案
武维华出席社中央促创工委全体会议
邵鸿出席社中央教文专委会全体会议
香山革命纪念馆主题教育活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