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日关系冲突的焦点在中国

曹教授 2023-05-02


“过去从未消亡,它甚至从未过去。”用大作家威廉·福克纳的这句名言来形容美日关系再适合不过。


1853年,美国准将佩里以炮舰威逼日本打开国门,拉开了美日关系史的序幕。从此,不同的文化和经济社会制度,围绕中国产生的竞争,美国想要把日本纳入西方体系的努力,和日本即渴望又背离西方秩序的矛盾……一直持续到今天,构成了美国和日本关系的主要内涵。


拉夫伯尔的《创造新日本:1853年以来的美日关系史》就是这样一本审视近代美日完整关系史最好的著作,荣获美国史学界的最高奖项:班克罗夫特奖。


◎爱恨纠缠的美日关系史


拉夫伯尔认为,美日历史问题的根源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资本主义的冲突:“日本形成了紧凑、同质而联系紧密的社会,它试图通过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避免混乱。”而美国则形成了“庞大、开放,害怕经济危机,不断谋求国际市场,肆意伸展的多元开放式社会”。


本书据此详细讲述了自1853年以来美日两国之间的分歧、冲突、战争与合作,以及背后的爱恨故事。通过运用美日两国丰富的文献材料,拉夫伯尔为我们呈现了重新武装日本背后的曲折,现代美日贸易谈判中的紧张,日本在为美国巨额赤字提供资金方面的持续重要性,以及两国开拓中国市场的渴望和动力。



◎美日两国博弈还是中美日三国演义?


无论是美日关系,中日关系,中美关系,其实质都不是单纯的双边关系,而是中日美三国演义。就像拉夫伯尔指出的那样,美日两种资本主义的冲突焦点在中国。”


中美日三国关系连接在一起的起点就是“黑船来航”事件。美国希望在这条航线上,日本作为提供煤炭、给海援提供救援的中继站,实际目的是为了更顺利地打开中国市场,捎带着打开日本的国门。


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要解决的是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远东太平洋地区利益协调的问题,主要也是围绕中国的利益协调问题。


甚至1947年重建日本的构想和实施,也是源自于应对内战当中的中国的需要。



即使1951年美日同盟的成立,针对的背景也是朝鲜战争以及《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大国间能够发生的事情,在美日关系中基本上都发生过。美日关系的每一个重大节点几乎都有中国因素。由此可见,美日关系可以为今天的中美关系提供重要的参照。


外交的智慧对于个人来说也同样重要。个人如何在生活中赢得强者的尊重,如何成就自己?在强弱博弈的美日关系史中,或许能够找到答案。


为此,曹教授诚挚推荐《创造新日本:1853年以来的美日关系史》,美日之间的分歧、冲突、战争与合作,及其背后的一连串故事。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下单。






点击链接阅读:


人性经不起考验,不要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俯瞰他人

世界快死了,却没人注意到

我们亟需一场关于死亡的教育

《消失的真实》签名私享版,金观涛四十年学术生涯的集大成之作

书讯 | 断货近3年,《民主的奇迹》私享版独家上线

抑郁 | 像心灵的感冒,谁都无法幸免

八十年代的中国是怎样引进的《一九八四》?

医学的本质不是救你的命,而是让你活得有尊严

一本遭禁的“五四运动史”

宗教:看不见的信仰是人的精神向往

斯大林:“这本书,两三百年都休想出版”

重磅书讯: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1948~1976) 领衔主编:沈志华 杨奎松

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