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央媒“组团”点赞“虎年最动人一跪”,背后有这位民进会员的故事!

民进网 2022-05-11

点击上方“民进网”可快速关注



2月5日,农历正月初五,一张拍摄于台州市立医院手术室的照片在微信朋友圈流传开来。照片中,一名身着蓝色短袖手术服的医生双膝跪地,挺直着腰,神情专注地为一个患者做手术。

短短两天,中央、省、市媒体相继转发报道,纷纷点赞这“虎年最动人一跪”。这位医生,正是民进会员、台州市立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陶宝鸿。

那么,这“一跪”是偶然吗?背后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拍摄者:照片是偶然 “一跪”非首次


“当时就是被这画面再次感动到了,所以就顺手拍了一张。”照片的拍摄者、台州市立医院麻醉医师陈肖说。当时,她给患者麻醉后正在处理其他工作,一转身看到陶宝鸿就那么双膝跪地在做手术。想到过年大家都团圆了,他却不值班也专门赶回来给患者做手术,还是以这样特殊的姿势,所以陈肖就拿起手机拍了这张照片,希望能给他留个纪念,纪念这个有点不一样的春节,并在手术结束后发到了自己的朋友圈。

“拍的时候,他已经维持这个姿势20多分钟了。当时他手臂上布满了豆大的汗珠,但却依然保持这个姿势丝毫不动。”陈肖说,刚开始,陶宝鸿就直接跪在手术室冰凉的地板上,膝盖下那块布也是其他同事发现后硬给他塞进去的。当天是陶宝鸿的门诊日,由于病人多,他一直忙到18:00才下班,没想到回家匆匆吃了口饭又回医院了。

“其实这样的手术在我们科室很常规,他根本不需要专门过来。”陈肖说。




陶宝鸿:常规操作姿势 大家都是这样做的


“都说我医者仁心,实在是有点不好意思。这是手术中的一个‘特需体位’,我们其他医生也都是这么做的。””陶宝鸿说。

作为一名耳鼻咽喉科医生,陶宝鸿每年都会遇上30多例食道异物手术患者,其中7、8例都需要跪着进行。“由于手术需要将一个硬管子从患者口腔伸入一直到食道,犹如杂技表演中的‘吞宝剑’。患者全麻后躺平,为了尽可能减少对患者的伤害,管子最好平行着从患者口腔进入,蹲着或者跪下来手术对患者更好。”陶宝鸿说,对医生来说,看病、开刀,或坐或站,姿势好不好看根本无所谓,把手术做好就行了;而考虑到跪着更平稳,他就干脆跪下做手术。

由于患者就诊当天中午已经就餐,而手术需要全麻要禁食6至8个小时,于是手术被安排在了晚上。对于自己的“突然出现“,陶宝鸿说,他确实可以不用到医院,但一想到患者是从杜桥专程来找他看病的,为了对得起患者的信任,他觉得还是应该到医院去。后来,看到急诊医生单膝下跪坚持了很久,明显体力不支了,他就主动上前接替:“都是为了早点结束手术,尽可能减少对患者的损伤,谁做手术都一样。”




“好医生”从来不是一件事促成的  只是没有被发现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有的只是一名医者的初心,正如这“一跪”,只是为了减少患者损伤。

门诊日上午7:30前到岗,8:00准时开诊;下午不管多晚,不接待完病人不下班;手术日前一天将患者情况进行全面梳理……这是陶宝鸿从医32年来的习惯,雷打不动,就连可以适当调整的值班时间,他也从来没有因为私事而随意调整。

陶宝鸿的女儿曾经画过一幅关于父母的画,画的是一个时钟。看似平常,背后的故事却分外感人:因为夫妻俩都是医生,值班、急诊被叫回单位的时候特别多,孩子小时候经常一个人在家守着墙上的时钟等爸妈。“我们都是医生,家里顾不上很正常的,孩子们也习惯了。”陶宝鸿说。

“我们主任兢兢业业,特别的实在,总说大家都很辛苦,其实他才是整个科室最辛苦的那个人,看起来很‘儒雅’,却总是在‘冲锋陷阵’。”副护士长韩秋花到耳鼻咽喉科工作已经7年了,她说,陶宝鸿既要做好科室的日常管理,还要一线坐诊,门诊量特别大,一天的门诊要接待上百位患者。许多患者都是慕名而来,有些年轻的患者更是从小到大都找他看病。作为科室的“领头羊”,他自己钻研技术,有了成果就分享给大家,很多技术还在全国的医学会议上进行交流。




陶宝鸿

民进台州市椒江区委会会员,主任医师,台州市立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台州学院耳鼻喉科研究所所长,台州市重点实验室 “耳鼻咽喉科基础与临床应用”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台州市医学重点学科带头人。


END


来源:浙江民进微公号


更多推荐

点赞、在看、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