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孙宁生:扎根云贵十年 影响孩子无数

江苏民盟 2022-07-27




费老曾说:“在我这一生中,得之于父母,也得之于社会,很多人培养我。我能不能做些事情,对得起这些人,这是我常想的一个问题。像我这样想问题的人还有很多。在这方面有共识的人聚合起来,成为一个团体,我们叫它‘中国民主同盟’。”


孙宁生说,他非常认同费老的这句话,并把它作为自己人生的信条。他说:“作为教师,我能做的事情也不多,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知识传递给更多的孩子,让他们能够获得知识,快乐成长。”


建一座乡村图书馆让孩子们有书读 



初到茨营中学


2011年1月,年满60周岁,在南京师范大学附中的讲台上站了31年的孙宁生老师,办好退休手续后,就挤上了开往云南曲靖的列车,开始了他在云贵地区接地支教的日子。


多方筹集的图书

通过走访调查,他把支教点选在了曲靖茨营中学,孙老师找到该校校长王德寿后说出自己的“规划”:2月底前筹集200~500本可供初中生阅读的图书,并运到茨营中学,争取在三年内使图书的总数达到2000本,使全校2000名学生平均每人一本,由我本人担任图书管理,并想法筹集一些旧电脑……他的支教行为,受到了王校长的热情欢迎。


亲手搭建图书馆

听说孙宁生老师在云南支教需要书籍,南京民盟盟员、南师附中师生以及南京的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很快,几十册、几百册、一千册……图书一包包的邮寄到了曲靖。


“希望书屋”深受孩子们喜爱


图书有了,放置图书的屋子还是个问题。通过丈量估价,需要建造一座52平方米的房子容纳图书。孙宁生让学校财务科将他的住房公积金打入了退休工资卡上。他说:“住房公积金用来建活动房,可谓专款专用,天经地义”。就这样,一座“乡村图书馆”在曲靖茨营中学立了起来。然而,这并不是孙宁生接地支教的全部。


接地支教是我一辈子的梦想 


走进学生家进行家访


支教期间,孙宁生到过大约200位学生家里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学习与家庭情况,然后把一些家庭特别困难但品学兼优的学生,推荐给更多的爱心人士,希望他们进行点对点的资助;对家庭困难学生,孙宁生则自掏腰包,给这些孩子充饭卡,希望他们每顿能吃饱吃好;对于成绩优秀的孩子,他掏钱购买奖品进行奖励;对于那些因成绩读高中上大学无望的孩子,他则鼓励他们进职校,学习一门手艺干出一番事业。而对于孤儿们,从2011年刚到茨营起,孙宁生就给自己定下了规定:我就是他们的监护人,哪怕我自己吃不成饭,也要保证他们的正常生活;并且,我要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能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有条件能继续深造的,我要替他们筹集上学的费用,没有条件的,尽可能让他们学会一项谋生的本领,能自食其力。这些年,孙宁生及爱心人士共资助了285名困难学生。


民盟鼓楼区总支向茨营中学捐赠图书及教学用具


南京民盟新联会看望孙宁生老师


孙宁生的支教行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新华日报、江苏电视台、南京日报等都对他的支教行为进行了报道。他被南京民盟评为“杰出盟员”,被南师附中评为“杰出校友”。南京民盟盟员则是通过捐书捐物捐款,以实际行动支持他。民盟市委专职副主委戴云,更是利用在毕节出差的机会,带上民盟新联会的成员,带上新联会成员捐赠的钱物,不顾山路颠簸道路崎岖去看望他。



田字格小学整修前后


2013年1月,田字格助学总部委派孙宁生老师到贵州省威宁县哈喇河乡中营教学点(现名为田字格小学)担任校长。那里没电没水没厨房没厕所,连最基本的运转都不行,孙宁生就从平操场、修道路,铺设电路,铺建排水系统,“装潢”简陋的校舍做起。他不怕脏不喊累的精神,感动了七八位年轻志愿者加入其中,也赢得了学校周边少数民族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召开家长会

在威宁的时间里,他还利用自己的资源,先后为学校的孩子们筹集了100本《新华字典》、近百本图书、乒乓球桌、乒乓球拍及乒乓球、羽毛球拍及羽毛球、排球、小皮球,用旧建筑材料制作了翘翘板,为一些贫困学生购买了棉毛衫裤。南京市民盟还为全校学生每人购买了一双结实保暖的运动鞋。此外他仍然坚持给学生上课,利用自己的心理学知识,对全年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对重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使多个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当为期362天的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后,孙宁生又回到了曲靖茨营,经过100多天的调养,孙宁生的体重终于回到了60公斤。


教育扶贫我要再添一支蜡烛 


孩子们的录取通知书最是令人欣慰

2011-2020的这十年里,茨营中学的贫困户学生中,有2人进入了大学本科,2人考上大专,3人目前在星级高中读书,初中在校的也有几个能进入星级高中。这些贫困户的孩子真得非常的不容易,他们是家庭的希望。但是,他们仅仅只占茨营中学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人数的3%,比重太小了。2019年,孙宁生在支教实践的基础上,撰写了《扶贫离不开扶智,扶贫必须教育先行》的论文并提交民盟中央第七届教育论坛,获得优秀论文奖。论坛发言席上,来自全国民盟组织的同志得以看到了这位十年扎根云贵,掏出心来谱写支教歌的古稀老人。


参加民盟中央教育论坛并获奖

这些年常有人问孙宁生,为什么会这么做。他说:“作为一名民盟盟员,一个教师,一个亲身听过华罗庚、费孝通讲学的知识分子,在云南农村基础教育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为什么不能为农村贫困孩子做些小事,为民盟的‘烛光行动’添一支蜡烛呢?”


为了更好地实现“接地支教”,孙宁生卖掉了南京的房子,把家安在了曲靖。他说,我要真正成为大山的一份子,把有限的光与热,奉献给山区的孩子。


上课中的孙宁生老师




他是蜡烛,也是南京民盟教育扶贫的一道亮丽风景,更是成千上万民盟盟员奉献社会的一个缩影——力量有限,但光芒万丈。




供稿:南京民盟编辑:凡海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