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心桥工程】先进党外代表人士——李玮

北京民盟 2021-08-26



个人简介:

 李玮,女,汉族,1964年 2 月出生。民盟盟员,现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参与心桥工程的项目名称:

 资助贫困学生、组织慈善公益活动

 

主要事迹:

 李玮于 1996 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作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历任民盟北大委员会副主委、主委。她在教书育人之外,一直热心公益事业,多年来,一直不间断地致力于组织慈善活动、参与爱心工程。

 

1998—2003 年李玮发起了北京长安俱乐部女子慈善部,担任主任期间,1998 年成功组织了针对中国农业大学贫困生的“1+1 助学”活动,首批使15名贫困学生获得 15 名爱心女士的两年生活费捐赠。后来,先后帮助近百名中国农业大学贫困学生获得学费,并为中国农业大学捐助了电脑室、图书室等。该组织后来发展成为“向日葵爱心社”,至今还向中国农业大学的贫困学生进行持续资助。

 

2007 年冬天,云贵地区发生特大冰雪灾害,李玮作为贵州人,与丈夫共同组织在京贵州人为家乡捐款,募得捐款 100 多万元,如数转给贵阳市委,帮助家乡抗击冰雪、重建家乡。

 

李玮在担任民盟北京市委妇女委员会副主任期间,参与了在京农民工子女的资助活动,还多次协助组织民盟市委与北京顺义“太阳村”服刑人员子女学校的慈善捐助和慰问活动,并认领两位“太阳村”孤儿,给予关爱,并连续多年为姐妹俩上技校提供生活资助。至今两位孩子已经独立,其中一位在国家航天技术中心工作,在2015年抗战胜利 70 周年阅兵式上,成为了小明星,由她参与缝制的特级五星红旗,由飞机携带飘扬过天安门。姐妹俩至今还与李玮保持往来,称她为妈妈。李玮还曾每月从工资里拿出部分,帮助自己患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生。

 

2013 年春节前,她又组织同事、朋友 20 余人去到“太阳村”献爱心,给孩子们带去各种生活用品、食品、压岁钱,并慰问在太阳村为孩子们服务的工作人员。

 

2014 年春节前,李玮参与贵州省贵阳市政府驻京办举办的“顺风车——在京务工人员爱心活动”,提供赞助,为留守北京的贵州籍务工人员接来家乡的儿女,在京团聚,欢度春节。



 

2015 年春节期间,李玮又在网上发起了一个“微慈善”群,以“节省一盒脂粉钱,换得慈爱满人间”的口号,吸引了一百多名热心的姐妹加入。2015年儿童节期间,微慈善的第一笔善款为云南边疆的一所藏区小学换制了一批新桌椅和新黑板。另外,微慈善的第二笔善款,已经于2016年1月为贵州毕节地区一所贫困小学的孩子每人添置一件冬衣。




最近,微慈善又有两次善举。一是近期贵州从江地区遭受严重洪涝。微慈善协助爱心人士,为从江地区获得捐助30万元,为农民修建房屋重建家园。二是在内蒙建立微慈善林,准备植树。


该组织以“尽微力、可持续”为宗旨,平时大家在群里讨论真善美的话题,积聚正能量,每年集中做一两件美好的善事,倡导中国妇女为中国的善与美奉献举手之劳,将爱心持续传承下去。

 

项目主要成效和影响:

 李玮的公益慈善项目,立足民间,做得扎实、可信。在李玮的感召下,许多民盟盟员、贵州在京老乡以及李玮的身边同事,纷纷参与到慈善与献爱心活动中。曾经接受李玮资助的孩子,在她的关心下努力学习、茁壮成长,长大之后将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各界的关爱,同时也参与公益回馈社会,成为爱的传递者。

 

李玮以北大教授的身份和信誉独自撑起一些小小的群体,从小事做起,做善事、做小事、做实事,不仅帮助了无数需要帮助之人,同时,也使许多爱心人士的爱心获得可信任、可操作、可持续的投放渠道。

 

工作感悟:

通过一系列的爱心工作,本人切实感受到了开展“心桥工程”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更加坚定了将工作做下去、做好的决心。身为北京大学的教授,民盟盟员,不仅要努力做一个有能力、有热心、有爱心、有责任心,具有高尚品质的教师与盟员,更应该处处以“为人师表”、“代表人士”的标准要求自己,弘扬和践行出我们社会的真善美。


(来源:《北京高校“心桥工程”优秀项目和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图片来源:网络)


收看李玮老师“资助贫困学生、组织慈善公益活动影集,请点击二维码下方“阅读原文”(建议在Wi-Fi环境下收听,土豪请随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