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海的农村为什么越来越吸引人了?


春节假期,南海文旅消费再次刷爆纪录,西樵山假期首日实现客流量新高,新开业的广东千古情累计接待游客41万人次。不仅热门景点“丁财两旺”,乡村旅游更蔚然成风,越来越多游客选择走进南海各个村落,用脚步丈量乡村之美,感受南海乡村发展活力,成为南海文旅的新常态。
游客在丹灶镇村上小住民宿体验农



游客用脚投票,是对南海乡村振兴成效的最好检验。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认为,衡量乡村振兴成功与否的标准有两个,一是有没有年轻人回来投资创业,二是有没有外地客来观光投资。以此为标准,春节假期南海乡村无疑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这背后,是南海坚持长期主义,以美学赋能乡村振兴,以弘扬文化讲好本地故事,通过发展文旅新业态推动乡村年轻态,凝聚各方力量推动“自己家园自己建”,共同画好乡村共建共治“同心圆”。


01
美学赋能托起乡村新梦


刚过去的春节假期,九江镇水南社区庄园经济社的村民发现,村里多了很多陌生面孔,年轻游客三五成群,在网红墙绘前打卡留念;亲子家庭带着各式食物,轮番投喂村心莲塘里的鸭子。这座昔日宁静的小村好一派热门景象。


游客的到来不仅为庄园带来了人气和活力,更让“童梦庄园”的品牌理念进一步得到推广传播,成为南海以美学赋能乡村振兴的典范。


庄园村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是水南社区11个经济社之一,呈一横四纵的布局,规划严整、肌理完善、环境优美。去年九江以庄园作为试点,推动实施乡村美学复兴计划,集结了一批在地艺术人才开展连片涂鸦实践活动,创造乡村美学话题,改造一批闲置的旧房屋,借势引入青年创意产业集聚,以美学经济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庄园庭院散发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与乡愁。


沿着村道一路深入庄园,沿途一幅幅充满稚趣的墙绘让人眼前一亮,少年钓鱼、多巴胺房子、光头强列车、篮球等各式墙绘以“儿童逐梦、青年追梦、成人寻梦”为主题,充满生机与活力。自去年提出打造“童梦庄园”乡村美学品牌以来,庄园村就开启了自己的“寻梦之旅”。


童梦庄园主题墙绘非常醒目吸睛。



黎小清是参与“童梦庄园”美学复兴的本地艺术人才之一,她为庄园的墙绘提供了设计草图,“墙绘的创作原点是童年时候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记忆点,于是我们设计了小孩钓鱼的场景,并把九江鱼米之乡、积木、陶艺、蘑菇等元素融入进去。”



在一批在地艺术人才的参与下,“童梦庄园”从构想逐步成为现实。去年以来庄园村加快了对经济社房屋、围墙的美化亮化工作,首批完成底色亮化1240平方米。围绕荷塘、果树、诗词、家训等本地特色,开展了特色主题乡村美学墙体涂鸦活动,融入陶版字、陶版画、雕塑等艺术开展陶艺手作上墙,共涂鸦墙绘18处
庄园经济社通过美丽庭院建设,推动美学赋能乡村振兴。资料图片

庄园经济社社长黄智辉介绍,在政府的支持下,庄园还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房前屋后“三边五角地”建设成为特色“四小园”、小景观,发起旧物回收用来装扮房屋庭院,成功打造了10户美丽庭院,许多不起眼的残墙、破旧的院落,披上特色风物外衣,摇身变成令人流连忘返的打卡热点。

美学赋能不仅为庄园带来了环境提升,还带动了“美丽经济”发展。通过活化经济社旧屋,庄园将美化提升后的民居集中招租,发展乡村美学新业态。为此,水南社区积极联动庄园村中青年,发起青年回乡计划,谋划木工作坊、轻餐饮店、3D打印创意空间等新业态,同时善用村中资源,主动链接本土美育教研机构积极探索开展自然美育产研学。

“目前成功改造了5间旧房子,引入了多个轻资产业态,当中包括建筑设计工作室,咖啡小馆,还有木雕工作社。”黄智辉介绍,今年庄园还将继续推动5间旧房屋的改造,进一步丰富村里的业态,更好地满足游客需求。
02
文化振兴带动“回乡”热潮


庄园的美丽蝶变,正是南海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缩影。


在本月初召开的绿美乡村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工作现场会上,顾耀辉表示,乡村绿化和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事关生态振兴、文化振兴,要着眼长远、干在当前,积跬步至千里,持续提升全区城乡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水平。


奋战“百千万工程”!南海全力打造更高水平的绿美乡村


经过前期探索,南海一批典型村居率先通过村容村貌提升,活化传统文化,发展农文旅新经济,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西樵镇儒溪村正是其中之一。儒溪村开村于宋末元初,自2022年11月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开幕以来,儒溪村作为八大艺术分区之一火热“出圈”。艺术家从世界各地而来,在村内7个艺术点位进行创作和展示,吸引大批市民游客游览参观。


儒溪村成为乡村游热点。 李均良/摄


以此为契机,儒溪村乘势而上,积极探索农文旅多元融合发展,力争实现新一轮蝶变。近一年来,儒溪村积极推进打造游船码头链接西樵山南片水道游览、农耕文化体验、儒溪汉服拍摄基地、摄影师长期进驻等农文旅融合项目。


李均良/摄


儒溪村还发起组建了文旅推广小组,积极带队到全国各地“取经”,同时广发“英雄帖”,邀请各方文旅主体到村里来,再由文旅小组中的村干部和工作人员兼任讲解员,着重推介儒溪村的采摘、餐饮、研学等资源,促成合作。2023年春节至今,文旅推广小组已接待160多个参观交流团,累计超过12000多人次。


随着“百千万工程”的火热实践铺开,儒溪村越来越多村民不再往外发展,而且更多年轻人回来了,成为了家乡发展的源头活水。
岑佩华自小在儒溪村长大,有感于到村里“打卡”的游客越来越多,从外地回到家乡创业,“盘”下昔日闲置的村口小卖部,开了一家别具特色的茶啡馆。在2022年6月,这家咖啡店在试业的6天里做了将近1000个订单,最高1天的营业额能达到5000多元。

氛围感拉满!来南海,邂逅藏匿在乡村里的茶啡馆,享受悠闲时光→


自南海大地艺术节开幕以来,越来越多年轻村民返乡发展。从赵家炮楼到“拱桥晚望”600米不到的距离,5间茶啡饮品店先后开业。“回村发展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我们都相信家乡还会越来越好。”岑佩华说。


03
凝聚力量实现“自己家园自己建”


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南海各村居不仅把传承本地优秀文化作为切入口,通过讲好本地故事发展文旅新业主,推动乡村年轻态。更以文化浸润民心,增强居民文化自豪感,凝聚起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
九江镇下西社区历史上桑蚕养殖业发达,至今仍保留着24座特色蚕房。为了推动农房风貌改善提升,下西积极探索“蚕房+”的发展模式,在保留传统建筑肌理的基础上,由社区进行统一招商引资,重点盘活18座闲置老旧蚕房,推动地方特色文化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
老旧蚕房改造的餐厅。
通过改造,一座座蚕房化身党建阵地、特色餐馆、咖啡厅、网红书屋、机车展览馆、渔业孵化基地等,构筑起丰富多元的旅游休闲消费新场景,不仅有效推动了社区环境提升,更为村组集体带来每年70万元租金收入。
让传统老蚕房焕发新光彩,正是下西盘活社区资源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下西社区两委委员梅浩良介绍,下西紧邻西江最开阔的江面,既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也积累了深厚人文底蕴,是儒林文化和乡贤文化的代表,历史上诞生了岭南大儒朱九江、探花陈子壮等名人,塑造了忠孝、信义的文化传统。
探花桥。
为了加快社区发展,下西通过弘扬传统文化,把慈善文化与本地深厚的乡贤文化结合起来,成立了街坊会和社区慈善基金两大公益慈善平台,培育了一批优质慈善项目,包括成功筹集了资金建设社区雨污分流项目,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由乡贤关杰初捐建的源林西江湿地公园沿西江形成2.3公里滨江风光带,带动了下西太平、乐只、洪圣等片区人居环境面貌连片提升;乡贤李杰方捐资成功打通了下西连接源林西江湿地公园的“断头路”。
位于下西的源林西江湿地公园由热心乡贤捐建。   资料图片
在一批热心乡贤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社区居民也积极加入到社区治理中来。2023年以来,下西以经济社为单位成立了22支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乡村建设活动超500场次,推动社区建成4个村心公园、57个特色“四小园”以及300个停车位,生态环境全面提质升级,真正实现“自己家园自己建”。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佛山新闻网 陈晓静

点分享点收藏点在看点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南海农业农村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