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温州人划龙舟纪念谁?屈原最多排第三

“粽”口味的 温州叮叮当 2023-04-15

明嘉靖五年木雕漆绘龙舟龙首(温州博物馆藏)






那年我18岁

第一次参加比赛就登上人生巅峰

现场5万多人为我欢呼鼓掌

那场面真是

锣鼓喧天 鞭炮齐鸣

红旗招展 人山人海




那是2015年端午节

中华龙舟大赛在温举行

这是参赛队伍最多的龙舟大赛

共203条参加竞渡塘河

创下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哝,看到了吗

我在左起第74条船,第3排左桨

黄色衣服



2015年中华龙舟大赛温州站比赛图

(后生儿,特别飒——年轻人,特别帅)


姿势要帅,动作要快。划龙舟除了拼场面、拼速度,更是拼文化、拼底蕴。


闻一多先生曾在《端午考》中指出,四五千年前的吴越人,以龙为图腾,每年端午节都要举行盛大的图腾祭,在鼓乐中竞划龙形独木舟。

这里说的吴越人就是我们不知隔了多少代的爷爷。当年他们住着干栏式房子,除了养牛喂猪,也许最爱的就是划龙舟。

温州博物馆展出的东晋独木舟

这是一种信仰。

温州人划龙舟并不是为了划而划,更看重它的实用属性,要不这方水土怎么会孕育出“义利并举”的永嘉学派

温州龙舟首先是一种“代步”工具。像我们现代人出门依赖车轱辘一样,身处江南,古人们多从事渔猎生产 ,出门靠舟过河。

温州龙舟还是一种“谋略”

有“地方志鼻祖”之誉的东汉史学家袁康在《越绝书》中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回国后,于五月五日以“竞渡之戏”操练水军,最终灭吴。明万历年间《温州府志》有载:“竞渡起自越王勾践,永嘉水乡用以祈赛。”

唐宋时,温州龙舟又解锁出表演功能。这种龙舟叫“水上台阁”,温州独有。人们在龙船上装秋千架,演员在船上荡秋千并翻筋斗入水,动作惊险优美,叹为观止。

水上台阁  《金明池龙舟图》(局部)

王振鹏,字朋梅,温州人,元著名画家


温州龙舟还作为“战舰”在北宋末年的战役中出现。当年,方腊义军进攻温州西门,温州官员募集民兵,驾驶竞渡船从会昌湖上袭击义军,结果大获全胜。

好东西还要靠吆喝。为温州龙舟摇旗呐喊的,是一位位行走在瓯江山水诗路上的温州文人,他们用手中的纸和笔为我们留下了不朽金句。

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叶适就曾填词“一村一船遍一邦,处处旗鼓争飞扬。”

诗人们爱龙舟,名门闺秀也喜欢。竞渡之日,温州人举家出游,平日深居简出的小姐姐也出来了,还把看台搬到了水边。在看风景的同时,自己也成了岸上小伙眼里的风景。



端午划龙舟为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是目前国内最普遍的说法。但不走寻常路的温州人,自有独特的气质。


温州大学龙舟学院教授陈莉考证发现,温州龙舟和屈原搭上边还是在清朝时,而此前并无关系。

温州划龙舟一直有纪念“香官神”的说法,祈求五谷丰登 、四季太平。民间谓“香官神”为小儿神,据说此神一出,非划龙舟不可。坊间也将不安分的后生,称之为“香官爷儿”。

龙舟人数一般定为36人,俗称“三十六香官”。鼓在龙舟中央,划者听鼓声而行。划龙结束叫散河,此时要把龙船翻转,次日翻正后,抬到庙中保存,再祭香官神。

温州划龙舟还有纪念吴国相国伍子胥、越王勾践(生年比屈原早约200年)和东汉著名孝女曹娥的说法,甚至是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黄涛在论文中记述:瓯海区瞿溪镇蒋桥村龙舟队的头家、参龙师和队员们集合起来,列队走向本村的颜鲁公圣庙,他们纪念的是先祖颜真卿。

温州先民还创立了一种特殊的曲艺形式:参龙唱神。参龙师除了吟唱固有唱词外,还要有现编现唱的能力。唱词主题大多祈求平安富贵,如:花有清香月有荫,路过宝地敬香灯,龙船经过保太平,太平乐事众人分。



温州龙舟划了数千年,如今接力棒交到了我们这代人手中,不仅要划好,还要划出新水平。


目前全国乃至亚洲最高标准的龙舟赛场就在温州,将承办亚运会龙舟比赛。届时,全亚洲的龙舟运动员和爱好者都将来温“朝圣”。

温州龙舟运动中心


温州龙舟除了是一种图腾,还是城市的一个“大IP”。目前,温州已把龙舟基地建到海外,在西班牙巴达洛纳、意大利罗马、法国巴黎等地落户,构建起了与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站在“千年商港”的新坐标上,温州龙舟正在演绎新的故事,绽放新的光彩。


温州龙舟 流转千年

不在一时一刻

受疫情影响

为了减少人员聚集

今年端午我市“禁划”民间龙舟


@所有人



今年民间龙舟赛事虽然不办了,但人生处处是赛场。再过几天,成千上万的学子将走进考场参加高考。禁划龙舟就是对他们无声的祝福,也是给他们最大的鼓励和加油。


为端午安康祈福

期待考生“高粽”

让我们一起为龙船“点睛”


 




-End-


温州叮叮当,真头皮涨!

Really Awesome!


“叮”我就对了






本期封面:

参考资料:《温州文化印记》、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名画经典·元代白描大家王振鹏》、山东体育学院学报、《辽宁体育科技》



温州晚报全媒体出品

文本创作:薛样洋、吴邑琦

校对:吴倬墨

责编:李庭

监制:周丽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