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轼一首冷门宋词,无一生僻字,却美得心醉,温柔而治愈

长风文史 长风文史
2024-09-14

每天诗词故事  记得关注长风


苏轼性格豪迈,心地善良,为人率真,不拘小节。

这种人有几个特点,不太会记仇,非常好相处,往往对事会不吐不快,对人缺少戒备之心。

如果是和君子相处,这种人不会吃亏。

但和小人或者伪君子同行,就很容易被利用。

苏轼的妻子生前就曾多次提醒他要提防被小人利用,但苏轼“性不忍事,如食中有蝇,吐之乃已”,依旧秉性难改。

元丰二年,苏轼调任湖州,按惯例给神宗皇帝上了一道“谢表”。

正是这道谢表,被御史台揪住了几句牢骚话,犹如蝴蝶效应般,引发北宋政坛大地震。

苏轼被逮入御史台大牢陷入性命之忧,最后在多方营救之下,在牢中待了百余天的他获救,但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

被贬黄州顶着犯官的名头的苏轼,有了更多时间思考自己的人生之路。

同时没有多少俸禄以供开支,他开始在黄州东郊荒地中耕种,就有了“东坡居士”这个名号。

自然,在黄州的这段时间,也是苏轼的创作高峰期,著名的“两赋一词”就是在这个时间段诞生。

当然除了这些被人牢记的诗词,苏轼还有一首相对冷门的《鹧鸪天》词,非常值得一读。

全词无一生僻字,却温柔而治愈。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这首《鹧鸪天》词,是写于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一天。

信步村外的他,抓住了农村雨后景物之美,来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受,从中可以隐约看到苏轼被贬之后思想上的转变。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开头苏轼就由远而近描绘自己所见景物,以及自己幽居的环境。

远远望去,郁郁葱葱的树林向远处蔓延,在山脚下被高山截断,近处翠绿的丛竹,像一道绿色屏障,围护在院墙周围。院墙附近,有一个小小的池塘。乱蝉衰草透露出,池塘是荒芜的,无人料管。

在这短短的两句中,苏轼塞了树林、高山、墙头、翠竹、荒草,乱蝉还有池塘7种景物进去,错落有致,有色有声,有远有近,有动有静的构成一幅美丽的夏日风景图。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抬头看,空中不时看到白鸟上下翻飞、自由盘旋。低头瞧,满池荷花映照绿水,犹自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红蕖”,是荷花的别名。“照水”、“细细香”,将荷花亭亭玉立的娇羞姿态和那种香远益清的特点生动地描绘出来了。

这两句诗一动一静,相得益彰,营造出清新淡雅的意境,颇有些诗情画意。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在太阳即将落山之时,苏轼拄着藜杖在乡野村外,古城旁徐徐漫步。

一个半老之人拄着藜杖,在夕阳下迈着缓慢的脚步渐行渐远,他的心情是“莫道桑榆晚”自得其乐,还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百无聊赖、消磨时光呢?

目前为止,我们仍是不清楚,所以接着往下看。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昨天夜里三更时分,天公作美下了一场雨,这才使我这漂泊不定的人在今天又能享受一日的舒心和清凉。

殷勤:雨下得及时,正合人意。浮生:人生飘忽不定是为浮生。《庄子·刻意》篇说:“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自己远离庙堂谪居黄州数年,很多人可能早把我忘了,还好老天仿佛还想得到我,为我降下了一点雨,带来了一些清凉。

看来整首词的言外之意还是隐藏了他些许的失意无奈和命运感慨呀!

他因诗获罪,因言论被贬,曾经自己引以为傲的才学,却成了朝廷栽赃诬陷自己的证据,这让他心里极度难受,情绪十分低落。

因为罪官之名,他处境十分凄凉,他一度以为整个世界都跟自己过不去。

才华无处施展,仕途失意不说,初到黄州那几年,生计都成问题,不敢和朋友有书信往来,就连散心,也只能趁傍晚人烟少才出去。

好在经过时间的推移,黄州的山山水水的滋润,也让他的思想得到了转变,学会了宽慰自己,和生活和解。

“又得浮生一日凉”,正是词人那种随缘自适的心态极致的体现。

虽然自己漂泊不定,仕途失意,但眼下天公还能够想到自己,为我降下“三更雨”,虽然只是带来一日的清凉,但这不也是生活之美。

失意的时候,不妨学学苏轼,与其抱怨命运不公整天自怨自艾,不如去发现生活中的小美好,让自己每一天都能更开心一点点。

END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点击下面链接 查看历史文章

范仲淹最经典的一首诗,20字道出民生疾苦,流传千古

七夕,他写下人生中最美的一首词,可惜却成了他的催命符

宋朝最风流的文人,勾引小尼姑不成,写下一首词却成千古名篇

喜欢记得点个关注和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长风文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