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京大冒险”,我们如何生产奥运新闻?

邢翀 庖丁解news 2022-03-17


落地大连,几经波折后终于安顿下来,开启21天的隔离生活。

一个月来第一次睡眠超过7个小时。恍惚间,当初从北京辗转深圳再至东京的35小时路程,仿佛还在昨日。

▲回想当初从北京辗转深圳再至东京的35小时路程,仿佛还在昨日。

一个月奥运时光匆匆而过,看到同事们平安抵达国内,负责报道组行程、防疫等各项杂活的我终于可以松一口气,在漫长的隔离期间也终于可以停下来思考,该怎么总结疫情之下这次特殊的报道经历?

这无疑是一趟“冒险之旅”。

奥运会期间东京都地区每日新增均有4000左右病例,也都有奥运相关人员感染。

即使自己防护得严严实实,但在班车上、场馆里,旁边时不时就会冒出不戴口罩的记者。出于防疫,同事们一天外出几乎不敢摘下口罩,自然减少喝水吃饭,深夜抵达酒店才能吃上一口便当。

▲班车上人员密密麻麻,时不时还会有人摘下口罩。只能时时做好防护。

东京奥运会各个场馆相距甚远,很多比赛甚至晚十点开赛,结束发稿再转车回去,到达酒店往往凌晨两三点。

更糟糕的是,有几次转车时我和几名同事还遭遇了台风,足足在暴雨中淋了一个多小时才来班车,如果第二天一早还有比赛,那就五六点起来。

大家开玩笑地说,这是在东京“上了一个月夜班还不能倒休”。

▲转车时还遭遇台风暴雨,我和同事赵安源、富田在雨中等了一个多小时。

此次共有13名记者赴前方采访,覆盖老中青三代。

11次报道奥运会的夏宇华主任带队,有9次参与奥运会前方报道的资深体育记者王祖敏,5次参与奥运的新闻老兵宋方灿。当然还有不少第一次报道奥运的新兵,年龄最小的卞立群不到25岁。

在这样一场“东京大冒险”中,13名同事克服种种困难,苦中作乐,贡献多个首发和独家报道;后方团队及时跟进,在各端口迅速呈现。

最终,微博主标签#微观奥运会#阅读量达到19.2亿,中新社通稿取得很好海外落地传播,也终于可以说,我们完成了奥运会报道任务。
 

巩立姣和梁静茹“牵手”?


TOKYO  2020


这样看似不搭界的“牵手”,我们做到了。

铅球名将巩立姣第四次参加奥运会终于登上最高领奖台。

在混采区记者们围着她采访了近半个小时,信息量相当丰富。在采访尾声,我们问巩立姣一个问题,平时都干什么,爱听什么歌。

巩立姣想了半天后说,其实很平淡,也就听听梁静茹的《勇气》,没事儿就听。

这样一个小细节我觉得很有意思,发出微博#巩立姣说最喜欢听梁静茹的勇气#,没多久就得到梁静茹本人的回应“希望有机会和你一起合唱勇气”。

▲我们的一条微博快讯让巩立姣与梁静茹成功“牵手”。

这样的“成功牵手”让我惊喜不已,随后中国田队将此转达给巩立姣,她本人同样惊喜地表示感谢。

作为一名32岁的老将,混采区内巩立姣有太多情绪得以释放,但是不同信息有着不同的传播方式,最接地气、最能引发共鸣的信息最具网络传播价值,类似这样的碎片化快讯能够在纷杂的信息战中迅速占据舆论高点。

本次奥运会我负责女排赛事采访。

中国女排以2:3憾负俄罗斯奥委会队后,小组出线形势岌岌可危,赛后郎平谈及朱婷伤病。

郎平和朱婷都是极具关注度的女排人物,两人“同框”极具话题度,捕捉到这一关键信息后,我迅速发出快讯#郎平说没想到朱婷伤这么重#,这条微博话题在当晚占据微博热搜榜榜首。

▲郎平谈朱婷伤势的微博占据热搜榜榜首。

除了在混采区挖掘碎片化信息,赛后发布会同样是信息“集散地”。

乒乓球首个金牌赛事混双结束后,中国组合许昕/刘诗雯意外不敌日本选手,晚间11点半召开新闻发布会,我在现场边听运动员回应边打字,发出#许昕说没给自己一个好的结局#,微博阅读量近5亿

此外,运动员通道、停车场可以成为采访的“热土”。

记者张素蹲守后发出《一年没喝碳酸饮料 谢思埸想奖励自己一瓶可乐》《中国跳水三代“女神”比心合影》等颇具趣味的视频画面,展现出赛场之外运动员的多元形象,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所谓快讯,必须强调一个快字,上述几条微博爆款都是记者迅速反应的结果。

比如我与视频记者赵安源、温孟馨通力配合,视频记者对受访运动员录音,我在混采区边听边在手机上即时打字,能够确保在采访结束后就发出快讯;后续视频记者再根据录音配图进行短视频呈现,对传播效果进行二次扩大。

▲奥运报道节奏飞快,十分注重时效性,随时随地抢发新闻成为我们日常。

网络快讯往往需要配图播发,杜洋、富田、韩海丹三名摄影记者在赛场迅速反应,拍摄图片后第一时间回传。

如中国田首位归化运动员郑妮娜力身上纹有“尽心尽力”的字样,这一图片配文发出后,迅速引发网友对于这位田混血美少女的关注。
 

通讯述评如何“立”起来?

TOKYO  2020


快讯能够迅速占领舆论热搜,但若要体现一家新闻单位专业深度,还需通讯述评等稿件形式,作为传统优势的中新社通稿业务是前方报道重头。

在中新社通稿业务上,着重对外展示在疫情特殊背景下,中国奥运健儿以及中国体育大国、体育强国形象。

▲开幕式上我们举起的国旗引起了网友关注。

人物通讯的价值在于,让受众了解运动员在赛场内外的立体化形象。每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闪光点,通过“背景资料+赛场表现+赛后采访”的糅杂,呈现出立体丰富的人物形象。

同样以巩立姣为例,混采区中她谈及了决赛时状态、过往奥运会经历、东京奥运周期的表现、疫情之下的坚守等众多话题。该怎么串联起来此间种种?

我选择从最新鲜的新闻现场入手,当日决赛现场最直观的感受是阳光非常耀眼,巩立姣以绝对优势夺冠,拿到了如阳光般耀眼的金牌;过去三届奥运会她虽获奖但均为递补而得,如今这枚金牌是对往昔不公的一种彻底发泄,最终成稿《巩立姣夺冠时刻:摘金,一种肆意的炽烈》。

人物通讯要想“立”起来,我认为记者应在情感上与之共鸣。

采访中,巩立姣哭了,笑了,我的情绪也随之起伏。

《转身离开,郎平“希望大家一切都好”》《归来或离去,一个不一样的吴静钰》等稿件写作中,我也把自己置身于赛场,站在采访对象的角度,结合采访对象成长经历,能够更多理解人物为什么会在此情此景下会有此情此感。

▲我和视频记者温孟馨跟完中国女排全部赛事,发出《我在东京追女排》被全网转发。

相较于人物通讯,赛事述评往往就技战术水平、选手发挥、技术环节等进行分析,需要有一定的报道积淀和经验积累。

如中国女排首战意外不敌土耳其队,这和五年前里约奥运会首战失利极为类似,再度引发外界关于中国女排慢热的担忧,述评《再度首战告负,中国女排重演“里约冒险”?》分析中国女排暴露出一传薄弱老问题,并结合接下来比赛进行出线形势判断。

在某一单项赛事全部结束后,还应对项目发展进行分析。

如《泳池解码,且看谁家天下》《突破!中国田展现速度与力量》盘点了中国游泳军团和田军团的突破,分析突破背后的原因,并就新的奥运周期进行展望。从这三方面入手,稿件说理清晰,层次分明。

东京奥运会是史上首次延期举行的奥运会,在报道中也特别注意对日本社会的关注。赛场外大千世界,又该如何选择关注点?这就要着眼于细节。

日本德仁天皇在宣布开幕时言辞出现变化,我与熟悉日语的记者朱晨曦合作,以此出发完成《从“祝贺”到“纪念”,德仁天皇在奥运开幕式上的一词之变》独家稿件,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情同与共”的开幕式主题。
 

“东京大冒险”留下什么?

TOKYO  2020


了解到我们的“冒险”经历后,我的一位朋友反问,你们历经千辛万苦、冒着这么大危险去东京报道是为了什么。

奥运会期间,日本纪录片导演竹内亮在东京拍摄时接受了中新社报道团的专访,他说这届奥运会的意义或许是让每个人思考奥运会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但意义这个东西不是去找的,可能自己就会冒出来。

尽管面临种种困难,但13名前方报道组成员扛了下来。

在通稿、新媒体、视频等各端口第一时间贡献了众多优秀新闻作品,综合传播能力在央媒中位居前列,疫情之下凸显体育报道铁军实力,这或许是于整个团队的意义。

▲亲历奥运留下了太多感动,更加体会到疫情之下举行奥运的不易,也让我成长锻炼了许多。

于个人而言,在我经历过赛场夺金的感动、感受过团队合作的情谊,当然还有面对各种波折意外最终还是要冷静下来一件件去解决的复杂情绪,整个人更加成熟。

我相信,经此种种的同事们也会有同样感受,年轻记者尤为成长。

世界范围内疫情形势依然紧张,大家相聚在五环旗下,每个人都在为世界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当我在现场看到奥运圣火在象征着富士山的塔座上被点燃时,看到闭幕式上大屏幕亮出“ARIGATO”(日语“感谢”)的字样时,真的有一种热泪涌动的感觉。

亲历前方更能感知奥运会举行的不易,也更想为奥运报道竭尽全力。

东京奥运会已落下帷幕,约100天后,全球又将迎来一次奥林匹克盛会——北京冬奥会。

▲落地大连后,分社贴心地打出欢迎凯旋的标语。虽然大家都很疲惫,但看到此景觉得非常暖心。

东京之行多磨砺,前方报道团克服种种困难完成多端口报道,前后方协调配合使得中新社奥运综合传播效果位居前列。

这样的报道模式可以移植到北京冬奥会报道中:赛事快讯迅速占据舆论高点,人物述评夯实传统优势,立体化、多元化传播打造丰富报道体系。

东京奥运会报道可以说北京冬奥会前一次实战练兵,经过此役在心理、体力、劳力等各方面磨练,更加坚定了我们完成北京冬奥会报道的信心。


作者:邢翀
编辑:魏园
文中所用图片、视频均为作者提供

推荐阅读:

动物学人打架?官宣如何凭“梗”出圈?

巩立姣被问婚姻话题惹争议,记者如何避免“奇葩提问”?

道歉走心才有用!南京“致歉信”何以引发“次生灾害”?

“没有理由不冲在一线,因为我是媒体人!”

将爆款话题“吃干挖净”!看#苏炳添vs刘长春#如何出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