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限量预售|物自天生 工开于人——手宣原大四色影印明本《天工开物》2.95折预售

欢迎关注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24-09-14


点击文末阅读全文即可参加限量预售


· 引言 ·

2021年新春伊始,《典籍里的中国》横空出世,《尚书》《天工开物》《史记》《本草纲目》《论语》《孙子兵法》《楚辞》《徐霞客游记》《道德经》《周易》《传习录》十一部典籍依次重磅登场,演绎出一幕幕蕴藏在古老典籍里的中国。节目里,《天工开物》作为17世纪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其著者宋应星与今人袁隆平院士跨时空对话,科技的魅力历经三百余年,熠熠生辉。



公元一六三一年,江西奉新人宋应星已四十四岁了,这一年也是他第六次参加科举考试。此时的他正焦急地等待一个结果,一个可以改变人生命运、实现理想抱负的结果。宋应星自幼便聪颖异常,过目成诵,于是被家道中落的族人寄托了重振家业的期望。在二十八岁那年,他参加乡试获得第三名,这个名次让他和他的家人觉得家族复兴或许不再像镜中花、水中月那样遥不可及了。次年,意气风发的宋应星随同他的兄长宋应昇一起前往京城参加会试。对于那个时代的读书人而言,金榜题名是其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然而,每一次科举考试中能够脱颖而出、成为榜上者凤毛麟角,落榜的举子多如成群的候鸟匆匆飞回原籍,等待下一次季风的来临。宋应星或许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这庞大候鸟群的一员,更不会想到一飞就是十几年。结果出来的那一日,宋应星真切地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说的痛苦和绝望,从小就被灌输“学而优则仕”“修、齐、治、平”等圣贤文章,科举无疑是他学习先贤、施展抱负的唯一通道。现在,这条通道又一次对他关闭了大门。从江西奉新到北京,再从北京返回江西奉新的六次途中,宋应星亲眼看到吏治腐败、民不聊生的一幕幕人间惨剧,大明王朝正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坍塌着、瓦解着。宋应星无法从平日熟读的八股文章中找出可以改变这种状况的答案,一直追求的功名大事也在逝去的年华中逐渐动摇,但他并没有放逐自己、纵情于山水间,而是重新选择了一条通向乡野与坊间的小路。与其他读书人不同的是,宋应星自小除了四书五经、八股文章外,他还对自然万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想知道谷物如何种植、食盐怎样提取、武器何为佳兵;他更想知道万物从何而来,人在其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前半生的六次科举之路没有为他带来高官厚禄,却为他打开了自然之门。每到一处,他都会深入市井小巷,了解当地手工作坊的生产技术;他的脚步也时时停驻于沿途的乡野田间之中。他常常惊叹世间万物的精巧,更深深折服于劳动人民的智慧。于是,他决定用手中的笔将这一切记录下来,取名《天工开物》。“物自天生,工开于人。”人类从诞生之初就开始摸索如何改造并利用万物,经过漫长的时光,人类在实践中逐渐积累起一套熟练的自然法则。宋应星觉得总结并记录下这些人类过往的经验,远比悬浮于空中的圣贤之道更有意义。古代知识分子的理想从庙堂到江湖的转变很多时候受外力所限,结果往往证明转变也许是正确的决定。《天工开物》分上、中、下三卷,上卷为乃粒、乃服、彰施、粹精、作咸、甘嗜,中卷为陶埏、冶铸、舟车、锤锻、燔石、膏液、杀青,下卷为五金、佳兵、丹青、曲糵、珠玉,遍及农业和手工业的方方面面。宋应星还亲手绘制了一百二十一幅插图,便于使用者更加详细的了解每种技术。图上的人物,或农人,或工匠,皆栩栩如生,灵动鲜活,三百年前劳动的场面一一展现,如在眼前。公元一六三四年,宋应星担任袁州府分宜县教谕一职。在任的最后一年,他的好友涂绍煃出资捐助《天工开物》一书的刊印。涂绍煃和他同年参加乡试,取得第四名,次年高中进士,从此于宦海中沉浮。或许是早年间结下的深厚情谊,也许是被宋应星寻求自然真理的执著打动,总之涂绍煃成为这部书诞生的关键性人物。公元一六三七年,明崇祯十年,《天工开物》正式问世,此本亦被称为“涂本”,以此纪念出版史上的这段因缘。此书刊刻后虽有一定的社会需求,在士人阶层却没有引起重视。后来书商刊印也多是为了满足底层民众的使用需求,或作为日用技术类书籍远销海外。目前可知的有书林杨素卿刊本,存世仅三部,分别收藏在国家图书馆、台北史语所和法国国家图书馆。据专家考证,收藏于国家图书馆、台北史语所的杨本应该是在明末流入日本,再由日本回流。入清以后,全本的《天工开物》再也没刊刻过了,甚至一度成为禁书。与此同时,海外却掀起了一股“《天工开物》热”,无论是隔岸的邻国日本,还是西欧各国,根据书中提到的技术经验,进而改良自己国家的工艺,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催生着新技术时代的到来。诞生此书的国度却与这场改变世界的革新运动擦肩而过。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来到了中国,本意是想调查战乱年代里中国科技发展的情况。在他来中国之前,西方绝大多数人不承认中国有先进的科学技术,认为中国是落后、蛮荒无知的。李约瑟走访了大半个中国后,震惊于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于是决定写一本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史方面的著作。在他完成的那部书中提及的古代科技绝大多数见载于《天工开物》,他将宋应星称为“中国的狄德罗”。李约瑟同时在书中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答案虽无定论,从《天工开物》一书的遭遇可略见一斑。最早刊刻的涂本保存至今的也只有三部,分藏于国家图书馆、日本静嘉堂文库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整个偌大的国土,竟然只剩下一部,不得不让人叹息。国内的这部涂本,曾被宁波蔡鸿鉴、李植本等收藏。建国后,经郑振铎先生协调,该书正式入藏国家图书馆。此次,我们将这套国家图书馆藏涂本《天工开物》高精扫描,四色制版,按原大尺寸,以泾县手工宣纸彩色印制,封面用蓝绫,书签请青年书法家王维题写印制,双层托裱,装为一函六册。为方便大家了解内容,特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魏毅先生撰序一篇。

《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一函六册)

编著者:(明)宋应星撰

ISBN:978-7-5013-7522-6

叶数:240叶

尺寸:293×177mm(原书金镶玉)

板框:214×142mm(注:古籍板框并非完全一致,误差以原书为准,不做统一处理,以保持原貌)

定价:2980元

印刷方式:海德堡四色机胶印

印数:限量印制600套(预售520套)

序言与版权信息单独印制附册。

特惠预售价:880元(2.95折)

预售时间:2022年3月21日14时—2022年4月30日

购买方式: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微店(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参加)
订单成功付款后,出版社微店点击为发货状态,非书籍瑕疵,不办理退货,敬请周知。
2022年5月1日凌晨特惠预售结束,价格恢复正常微店折扣(8折)

发货时间

2022年5月25日发出(如遇特殊情况,提前发布告知。发货后一周内未收到者,请与出版社微店及时联系)。说明:经与修图印刷公司沟通,为了确保图书质量,制版和印刷装订需要充足的时间打磨,需要各位参与者耐心等待,感谢理解与支持!图书包装采用独立包装纸箱加泡沫板,尽力保障安全到达。如遇倒装、错叶,运输途中损坏情况,也请与出版社及时联系(2022年6月10日后未收到反馈信息者,视为妥收无误)。

专业优势

  1.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有多年线装书出版制作经验,在工与料上,有着严格的监管制度,能够确保图书质量达到承诺的标准;

  2. 本书责任编辑全程参与修图制版与印刷各个环节,确保图书质量;

  3. 可以开具正规图书销售发票(需要开票者将单位名称、纳税人识别号和具体开票、明细要求在微店留言)。

· 原书图片 ·


· 拼版图片·


· 印刷样张 ·



您可能还关注



赫赫煌煌兮,唐风之泱泱——手宣原大四色影印《宋蜀刻本唐人集选刊》

一部诗文集,千年仙才叹——手宣原大四色影印宋本《曹子建文集》

很久以前,我曾刻过一部《文选》——手宣原大四色影印宋本《文选》

世䌽堂本《昌黎先生集》出版后的第N年——原色原大宣纸影印《昌黎先生集》

宋世䌽堂刻本《河东先生集》的前世今生——原色原大宣纸影印《河东先生集》


■ 文章来源: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古籍编辑室供稿 | 潘云侠   编辑 | 吴学武监制 | 隋阳审核 | 弘文 点击"阅读原文",到国图出版社官方微店购买;或联系发行部:010-88003146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