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些名人父亲,在家书里都对孩子们说了点啥

2017-06-16 《民主》杂志编辑 开明视点


导读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历史上那些峥嵘岁月里,没有电话,没有微信,家书成了联系亲情的重要方式,曾国藩、梁启超、叶圣陶、丰子恺、傅雷,这些有名的父亲,他们的家书里都给孩子们写了些什么?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近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在持家教子方面,曾国藩主张勤俭持家,努力治学,睦邻友好,读书明理。他在家书中写道:“余教儿女辈惟以勤俭谦三字为主……弟每用一钱,均须三思,诸弟在家,宜教子侄守勤敬。吾在外既有权势,则家中子弟最易流于骄,流于佚,二字皆败家之道也。”

他希望后代兢兢业业,努力治学。他常对子女说,只要有学问,就不怕没饭吃。他还说,门第太盛则会出事端,主张不把财产留给子孙,子孙不肖留亦无用,子孙图强,也不愁没饭吃,这就是他所谓的盈虚消长的道理。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曾国藩在家书中谈到如何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向则自己不甘心为下流;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就没有成不了的事情。这三件缺一不可。

家勤则兴,人勤则俭,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在曾国藩看来,要教育孩子立足社会,并让这个家庭能够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关键就是两个字:勤与俭。他要求孩子们一生铭记十六个字——曾国藩对于勤和俭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一个家能够保持兴盛发达,一个最简单的道理要学会勤俭过日子,富的时候不骄傲,贫的时候不气馁,由俭来打理自己的生活。勤既可以健壮自己的身体,同时又使劳作变成日常生活中很平常的一件事情。永葆勤和俭,一个家族才会永续地发展下去。



梁启超家书

启超堪称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毫无争议的成功父亲,他有九个子女,产生了“一门三院士,个个皆成才”的佳话。这“三院士”是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另外,三子梁思忠西点军校毕业,曾参与淞沪抗战,四子梁思达是经济学家,次女梁思庄是图书馆学家,三女儿梁思懿是社会活动家。梁启超一生给子女写了400多封家书,总计百余万字,占他著作总量的十分之一。这些家书有的只寥寥十几字,报平安或叙家事,有的则长达几千字,论时事或谈心得。从政局艰难到个人烦忧,从吃了美味到买了好书,无不备述,这位“纵笔所至不检束”的文字豪杰在给孩子们写信时,却是罕见的温柔、啰嗦。梁启超在家书中反复提到一点:“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情感的人,对于你们的感情,十二分热烈。”

梁启超称大女儿思顺为“大宝贝”,给三女儿思懿取了个外号叫“司马懿”,给小儿子思礼的代号是“老白鼻”(老baby的谐音),对其他子女的称呼也全是“小宝贝庄庄”、“达达”、“忠忠”等,发自内心的亲昵。 

总要在社会上常常尽力,才不愧为我之爱儿。 

这是1919年,梁启超欧游归来前夕,在写给梁思顺的信中的话。爱国是梁启超终其一生的信仰,他在饮冰室题写“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他一生不变的家国情怀,也融入了梁氏后人的血脉。梁启超的9个子女中有7个留学海外,面对当时处于战乱之中的中国,都义无反顾地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国内,与自己的祖国休戚与共。还有3个子女直接投入革命的战争之中。梁启超在《致孩子们书》中,有很多告诫子女认真读书、学成报效祖国的话语,可谓情深意长,但没有鼓励孩子读名校,去升官发财,也没有强迫孩子去学所谓的热门专业。如1927829日信中,梁启超叮嘱女儿思庄学成后早日归国,“可以做爹爹一个大帮手,我将来许多著作,还要请你做顾问哩”。他最疼爱的小儿子梁思礼回忆父亲时说:“我出生时父亲已51岁,虽然他非常爱我,但我没有机会能像我的大兄姐们那样亲身从父亲那里获得直接教导……有人曾问我:‘你从父亲那里继承下来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我回答:‘爱国。’‘爱国’也是我们全体兄弟姐妹们所继承下来的宝贵遗产。”

 

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

当年梁启超的女儿梁思庄刚到国外学习,一时无法适应没能考上大学他便在信中这样鼓励女儿一方面,梁启超为让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可谓不惜巨资,宁肯别的方面节省一点,也绝不让孩子上差一点的学校。他的孩子基本都受到了良好的学校教育。梁思顺,毕业于日本女子师范学校;梁思成,先就读于北京清华学校,后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获硕士学位;梁思永,先就读于北京清华学校,后往哈佛大学攻读考古学和人类学;梁思忠,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陆军学校和西点军校;梁思庄,先留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后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梁思达,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经济系;梁思懿,先入燕京大学学医,后又往美国南加州大学学习;梁思宁,先入南开大学学习,后因日本侵华,自愿投奔革命,参军抗日;梁思礼,先入美国普渡大学,获学士学位,后就读于辛辛那提大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另一方面,在求学方面,梁启超不看重文凭而是强调打好基础掌握好“火候”。相比于文凭,他更注重教育孩子的真才实学和勇于担当的精神。



叶圣陶叶至善干校家书

1969年,叶至善随团中央到河南潢川干校,父子俩天各一方、人各一地,信来信往,便有了近70万字的书信。书稿第一封信起自1969年5月2日,是父亲叶圣陶写给儿子叶至善的;最后一封信是1972年12月21日叶至善写回家的,不久他就结束干校的生活回家了。前后历经3年又8个月。

这是一部纯粹意义的《家书》,当时全无意于发表或让别人阅读,也正因为如此,《家书》就更加 43 34822 43 15290 0 0 2960 0 0:00:11 0:00:05 0:00:06 3076具有了亲历亲闻亲见的历史见证的价值,给我们留下了那个特殊年代的真实史料。

至善

你能游泳,但是还得随时用心。今后恐怕还会有抗水抢险的事,望你勇敢再加上谨慎。昨天秋凡来信,说苏州地区亦患水,上海去的学生有淹死的,捞到的用飞机运回上海。她说得不详细,叫人看了未免对水患有些害怕。以后望你多写信,短些不要紧,以免挂念。

圣陶

七月二十五日午后两点半


当时河南发生了水患,叶圣陶在信中得知儿子参与了抢险,明明知道会有生命危险,但他并不没有阻止儿子抢险,反而鼓励儿子要勇敢,同时叮嘱儿子要勇敢加上谨慎,透露出浓浓的爱子之情。


至善:

一九六五年秋季游四川,在自流井听老盐民诉苦,说从前资本家爱牛不爱人。牛牵磨,牵了若干时必得让它休息,跟在牛背后的人可不得休息。如今牛的地位没变,与从前一样,只是劳动的生物机器,而管牛的人则与从前绝不相同了。如今管牛是集体生产劳动中的一个重要项目,自当竭心尽力把牛管好。听了兽医的话,可知你们做得对,这是很好的安慰。是不是还可以把你们的经验推广开来,让老乡们在管牛的工作上也有所改进?我还想到配种,管小牛,如果也将列入你们该管的范围,那真可谓大有可做了。

你预先为兀真将生的孩子取名“子牛”,极为赞同。我想满子、兀真、三午他们也一定会赞同。

圣陶

十一月十七日下午三点半


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叶至善在潢川干校期间,对养牛耕地这些苦力活并没有嫌弃,反而认真地学习经验,叶圣陶对儿子的工作非常赞赏,并且还积极地给儿子讲授自己在四川学习到的经验,反映了叶圣陶教育子女的无私和质朴。



丰子恺家书:《给我的孩子们》

丰子恺这篇《给我的孩子们》,表露了对孩子的浓浓的爱意和赞美。丰子恺认为孩子拥有“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他所主张的最健康自然的亲子关系是和孩子做朋友,并对孩子们那种纯真、毫不掩饰、由心流露的特点表露出由衷的喜爱、赞美甚至崇拜。

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痴心要为你们永远挽留这黄金时代在这册子里。


写信时,他初为人父,每天回家后看到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孩子,心中满溢着幸福和快慰。丰子恺曾说:“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他把初心印在了自己的画上。


我在世间,永没有逢到像你们这样出肺肝相示的人。世间的人群结合,永没有像你们样的彻底地真实而纯洁。


丰子恺由于“热爱”和“亲近”,深深地体会了孩子们的心理,发现了一个和成人世界完全不同的儿童世界。那是金光灿灿的黄金时代,是漫漫人生旅途上一块绿草茵茵的生命绿洲,更是现实生活中一盏长燃不熄的希望明灯。




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是孩子培养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是中国父母的典范。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 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从上面语句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傅雷的爱子情深——对于长大的儿子,希望他茁壮成长,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家长都是这样,从十月怀胎到一朝分娩,辛辛苦苦一步步将儿女哺育成人,为的就是希望子女成才有所用。然而,儿女成才之际,亦是离开屋檐独飞之时。作为父母,既为他们而高兴,也为此伤心难过,毕竟是骨肉之情。


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音色变化的确很多。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登峰顶。


这是傅雷听过儿子傅聪的录音后,对儿子所讲评的。这里面包括了傅雷对儿子的录音精细的分析以及客观的赞赏,而且在后面提到了对儿子的希望。这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既要体现出自己对孩子的肯定,让其有努力拼搏的决心和会成功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提出自己的希望,给孩子指明前进的路线、发展的方向。




推荐阅读

叶圣老流响不绝的词,千万不要错过哦!

民进人的开明情

叶至善:66年做编辑,不承认“为人作嫁”

跟着叶圣老学唐诗

周建人儿童作品中告诉我们的孩子吃嘛嘛香的秘诀

那些没有大学文凭的大师们

有一颗星以民进人的名字命名,您知道他是谁么

民进都有啥会宝?一般人我不告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