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漫画高手的新闻视角就是不一样!他挖的独家获亿级点击量

张帆 庖丁解news 2022-03-17


编者按


谁说“顶流记者”是新闻专业科班出身者的专利?艺术生也能“修炼”成功。
在新冠肺炎疫情报道期间,漫画高手、中新社河北分社记者张帆挖掘到了当事人古娟(化名)一年被隔离7次的经历,其系列独家报道得到各大媒体转载,#一年被隔离7次#等相关话题在社交媒体上阅读总量近10亿。在本篇推送中,张帆将分享他的报道心得,讲述他的新闻人故事。(文末有彩蛋哦!)



我是中新社河北分社记者张帆,十年从事一线文字记者,二十余载苦练漫画技艺,被媒体同行们戏称为漫画圈内最懂新闻、新闻圈内最擅漫画的人。


可以说,新闻和漫画占据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位置


受日本动画片的熏陶,小时候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漫画家;因为祖父是新中国的第一代记者,所以我的父亲希望我能够成为一名记者。


这两件事,当时我认为毫无关系,甚至冲突。因为热爱漫画,我考上了艺术特色高中学习美术,从此成为了一名艺术生,并考入了大学的艺术专业。


也许是宿命,毕业后阴差阳错地进入了媒体,从此成为了一名新闻工作者。


要务正业

也要“不务正业”



虽然当了10年文字记者,但我工作之余始终没有放弃绘画。我时常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画笔把新闻表达出新意。


▲张帆绘制的中新社记者新春走基层系列漫画。


其实,新闻漫画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悠久。在过去,中国也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漫画家,如丰子恺等。他们以绘画为武器,创作的漫画作品寓意深刻、幽默风趣、尖锐直接、揭恶扬善,利用自身的讽喻功能,唤起了民众抗日救国等意识,并成为民主革命运动中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的有力武器。


目前,中国新闻奖亦有漫画类别的奖项,活跃在中国新闻漫画网的漫画家也不在少数,但由于新闻漫画具有传统水墨画的特点,造型夸张,隐喻过于深刻,不被年轻一代所接受。所以,我想根据年轻人的审美需求,创作出一批他们爱看的漫画作品。


张帆绘制的中国奥运健儿肖像


我曾在香港《文汇报》副刊刊登时政类漫画近200期。东京奥运会期间,我又策划绘制了中国奥运健儿插画,在人物造型和色彩搭配上,更加注重年轻读者们的审美。插画在中国新闻社微信公众号上刊发后(《可可爱爱!真·奥运女神萌版漫画来了(建议收藏)》《男选手也能可可爱爱!萌画中国奥运健儿男将篇),获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张帆在记者节期间绘制的漫画《地球不爆炸,记者不放假》。


我还会围绕最新发生的一些热点事件进行创作。如以“地球不爆炸,记者不放假”为灵感,将时空穿越至白垩纪小行星撞地球的瞬间,记者化身原始人采访恐龙感受;以中新社记者新春走基层为主题,画出了十余位总社包括全国各地分社的编辑、记者同事们的工作状态;以火爆全国的电视连续剧《大明风华》为题,采取各位皇帝微信群交流的形式,创作了一篇爆笑故事……


张帆绘制的《大明风华》系列漫画。


接下来,我还会加强策划,希望创作一些涉及2022年北京冬奥会,雄安新区风土人情与建设历程,以及燕山、太行山扶贫故事等方面的新闻漫画作品与大家见面。


十年磨一剑

随时迎接挑战和考验



新闻人随时面临着挑战和考验。


2021年初,河北省石家庄市暴发了新冠肺炎疫情,中新社河北分社迅速启动了抗疫报道,在总社、分社的领导与指挥下,在同事们不惧危险、直突现场的努力采访下,一大批优秀稿件脱颖而出。


在此期间,我围绕新闻当事人古娟一年被隔离7次的经历采写了三篇独家稿件。“七次娟”及其相关话题迅即受到网友和各大媒体的关注。据不完全统计,相关稿件经中新网微博播发,引发的话题在微博、今日头条、抖音、快手平台阅读总量接近10亿,并获得了境内外新闻媒体、自媒体以及网民的广泛转载、二次加工与讨论。



一、如何建立独家采访渠道?


在“七次娟”系列话题爆火后,很多同事与媒体同行都在好奇,我是如何发掘出新闻当事人古娟的?对于之前采访对象如何保持联系?


要素一:沟通+信任


发掘“七次娟”源于我对采访资源长期积累的良好习惯、新闻敏感性以及与采访对象建立起长期的互信关系。


古娟在北京某央企负责宣传,我们2019年就已相识。中新社的文风与报道方式,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北漂多年,时常挂念父母,思念家乡,我平时多有向她提供石家庄的资讯信息,节日里互致问候,慢慢地成为了朋友。


2020年武汉暴发新冠肺炎疫情时,她向我主动谈起自己成了湖北某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于是我采写了稿件《密切接触者的隔离生活:看书刷剧做美食 还胖了五斤》。自从这次采访后,她对于中新社以及我更加信任。


2021年石家庄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她在北京担心亲朋好友情况,主动与我联系,并在聊天中透露了自己在一年内被隔离六次的无奈经历,以及害怕连续两年无法回家过年的焦虑。


与古娟聊天时我就在想,全国人民大多都经历过居家隔离,但一年经历六七次隔离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随即就有了做成系列报道的想法。


2021年石家庄新冠肺炎疫情封城期间市民的物资保障情况。张帆 摄


要素二:尊重+坦诚


稿件《一位石家庄北漂的六次隔离生活》在中新网微博播发后立刻成为热点,很多央媒同行辗转找到我,表示希望能够采访到古娟;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百度等平台更是表示,希望她开号入驻……


古娟对我说:“采访报道是你的本职工作,因为我们是朋友,愿意配合你,其余的媒体就婉拒了吧,谢谢他们的关心。”从始至终,她只接受中新社一家采访,也并未在这些平台开通个人账号。


要持续采访新闻当事人是一件相对困难的事。我认为,能够与新闻当事人保持联系,最重要的还是互相尊重、了解以及互相支持。


古娟由于工作关系,心中有所顾忌,她并不想以真名出现在读者的面前。在采访中,我充分尊重她的意愿。


▲张帆采访医务工作者。


古娟不太关注网络新闻,但每次稿件发布后的效果以及网友留言,我都会发给她让她了解。网友留言中,除了鼓劲儿和祝福的话,也不乏比较偏激的言语,这些我也从不避讳,给她详细讲述一个新闻事件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以及网友们对她的良好祝愿。


我想,这种与新闻当事人坦诚以待的态度,大概是赢得采访对象信任、只接受中新社独家采访的原因吧。


二、如何实现现象级传播力?


在前文中我也提到,采访到古娟的经历后,我有做成系列报道的想法。那么如何实现良好的传播力呢?


秘钥一:加强策划,制定多套方案


我对报道制定了两套方案。第一套方案是第一篇是以最平实的语言报道“七次娟”的隔离经历;第二篇是“七次娟”回应网友的留言;第三篇是“七次娟”回家过年,突出中国人过年时的乡愁引发共鸣。


由于当时石家庄疫情发展尚不明朗,对于归乡人员管控严格,我的第二套方案的第三篇报道就是如果“七次娟”不能回家过年,就描写她留京过年的经历。


所幸,石家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开放了归乡过年的通道,第一套方案得以实现。


如今复盘“七次娟”系列报道,社区管控、居家隔离是国人都曾亲身经历过的,在湖北、河北的新冠肺炎疫情当中也是最令大家印象深刻的,我捕捉到了这一点,所以实现了阅读量呈几何倍数的增长。


“七次娟”的离奇经历,在网友们的内心中营造了一种善意的喜剧化效果,成为了过年期间大家在茶余饭后的一种谈资,网友们调侃的态度也增强了话题的趣味性,更加深了转发欲望。


此次系列报道我也留有遗憾。“七次娟”不愿出镜,我本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画漫画像作为配图,这样可能会起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可惜忙于抗疫报道,一时间实在无暇提笔作画,只能作罢。


▲2021年石家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务工作者进入社区给居民进行核酸检测。张帆 摄


秘钥二:善用网友留言形成互动


“六次娟”爱称系广大网友所起,言简意赅。“七次娟”爱称系新闻当事人与网友的互动,亲切活泼。同时,诸多网友留言也为我提供了不少灵感与后续报道的方向。


如在《一位石家庄北漂的六次隔离生活》一文中,有网友留言:万花从中过,片叶不沾身的真实版;移动的疫情见证者;又心疼又想笑,愿所有人都平安度过疫情……亦有不少网友详细的分享了自己的隔离经历,引起网友的共鸣。


针对网友对于她的支持与鼓励,我在采写《六次隔离当事人:感谢网友关心和鼓励 爱称要改“七次娟”了》中,也让她充分回应了网友的留言,形成了互动,并引用了网友的留言,为后续的报道打下了基础。


采写《“七次娟”归乡记:团团圆圆最幸福》一文时难度最大,她颇为注意网友留言。因为疫情,一大批“北漂”不得已留京过年,她十分担心自己回家过年的经历被报道后遭到网民们的批评。


对此,我向她充分解释了国家卫健委关于各地疫情防控工作中不得层层加码和“一刀切”的通知要求,以及石家庄市对于春节返乡过年人员的政策要求、具体申报工作流程等,顺利完成稿件。


▲张帆在准备航拍设备。

 

秘钥三:标题抢眼,二次加工


在采访之初,我能想象到“七次娟”会火,但没想到报道总PV数以亿计。这里面离不开各大媒体、自媒体对此题材的二次加工。


如人民日报今日头条号《她一年内经历7次隔离生活!“七次娟”终于回家了》、央视网微信公众号《一年被隔离7次的她,终于回家了!》,均对中新网的报道进行了转载和二次加工;澎湃新闻微信公众号也以《一年被隔离7的她,终于回家了》为题进行了转载;光明日报微信公众号转载中新网公众号文章《辛苦啦,“七次娟”!》;中国长安网则在微博公号上专门为“七次娟”制作了视频;环球时报用英文进行了报道……


而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各家媒体标题更是花样繁多。如新华每日电讯抖音号标题为《锦鲤附身?曾6次与确诊病例密接 石家庄女孩被隔离六次均未感染》,并详细计算出她一年共被隔离75天;广东新闻频道抖音号制作的视频中写道:“不是隔离中就是即将被隔离 石家庄隔离七次女子回家过年”;辽宁电视台新闻正前方节目以“石家庄女子被隔离6次 到哪儿哪儿有疫情”为题,制作了节目;潍坊电视台抖音号以网友评论“参与感太强了,下次去哪儿麻烦说一声”为主题;内蒙古1056交通之声抖音号则安排了主播详细介绍了“七次娟”被隔离的历次经过;网红隔壁阿畅在抖音号直呼“此乃‘天选’之子”……


▲张帆绘制的小朋友接种疫苗插图。


在一大批或正式、或调侃、甚至有些夸张的标题下,“七次娟”火遍大江南北。甚至有网友根据蛛丝马迹,推测出“七次娟”系单身、未婚并求介绍。而“七次娟”婉拒其它媒体的采访,坚持不出镜,无形中营造出一种神秘感。



说好的彩蛋来啦!


“七次娟”非常低调,网民们对她的形象非常好奇。于是我特意创作了一张“七次娟”的漫画像。



作者:张帆

编辑:王婧



推荐阅读:

陈陆军:转型 创新 探索 ——中新社在新形势下的国际传播新作为

“东京大冒险”,我们如何生产奥运新闻?

没有“文化”的“酒桌文化”,终将会消失吗?

将爆款话题“吃干挖净”!看#苏炳添vs刘长春#如何出圈

“没有理由不冲在一线,因为我是媒体人!”

道歉走心才有用!南京“致歉信”何以引发“次生灾害”?

亲历南非骚乱:街上的血迹和墙上的弹孔也不能阻我前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